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回复: 0

打破造谣和辟谣之间的不对等性

发表于 2023-3-27 14:33: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打破造谣和辟谣之间的不对等性

春节贺岁档过后,往往就进入市场淡季。3月,电影档期淡季不淡。喜剧电影《保你平安》聚焦“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网络现象,探讨了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社会话题。影片上映后好评连连,截至目前票房已超过4亿元,成为逆市的黑马。

这部电影用喜剧形式讲述了略显沉重的故事:一名墓地推销员为了给已经过世的客户洗刷黄色谣言的污名,踏上艰难的洗冤之路。最终,主角经历种种困难后,找到谣言源头,澄清事实真相,并让造谣者受到应有惩罚。主创团队的创作灵感来自几年前的一则社会新闻——浙江杭州一名女子取快递时被偷拍和造谣,身心健康因谣言发酵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取材现实生活,电影受到广泛关注。实际上,近几年来,网络谣言以及由此引发的网暴事件并不鲜见。就在前两天,有两所高校先后通报,苏州大学学生赵某某恶意P图侮辱女性,南华大学学生何某某售卖自己PS的女生不雅照片牟利。两人的违法行为属实,均被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触动大家的,还有造谣之易与维权之难。蓄意造谣的人,躲在屏幕背后就能按键伤人。倘若发现“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删除发布的违规内容便可了事。相比之下,辟谣需要事实、逻辑,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现实里,苏州大学那名遭受无妄之灾的当事女生,用尽各种方法才最终确定造谣者是谁。在电影中,主角在替人维权的过程中,非但没有得到众人帮助,反而蒙受误解与攻击,甚至一度因为次生谣言沦为全网群嘲的“丑角”。可以说,编造一则谣言的“成本”有多低,澄清一则谣言的代价就有多高。

不得不说,造谣与辟谣之间具有不对等的特性,因而网络谣言总是难以根除。我们应当广泛收集各种意见建议,优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尽最大努力打破这种不对等,从而不断降低澄清谣言的难度,提高造谣者要付出的违法成本。

有人梳理相关案例后发现,维权成功者有之,失败的也不少。即便是维权成功,被告最终被裁定的罪名也各不一样,有的是诽谤罪,有的是寻衅滋事罪,还有的是传播淫秽物品罪。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结合实践不断完善制度,让造谣者受到相应的、对等的惩罚,提高法律震慑力。对网络平台而言,绝对不能把流量和商业利益画等号,而要持续加强对违法内容的处置力度,实现对谣言的源头阻截。

另外,除了造谣者和辟谣者,普通人也是舆论生态的重要参与者。有些人虽无不良意图,但热衷猎奇就会在谣言传播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电影里,创作团队巧妙设计桥段,让传谣的人感受了被造谣的痛苦,从而学会了换位思考。现实中,媒体等机构要通过正面宣传引导,让更多人增强辨识能力,多一些理性判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只要打破造谣和辟谣之间的不对等性,每一次都能依法依规及时揪出造谣者,每个人的权利就能得到越来越好的保障。(潘抒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