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回复: 0

“小”博物馆也有“大作为”

发表于 2023-3-27 14:50: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小”博物馆也有“大作为”

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期间,榆林古城展览馆与榆阳名人展览馆相继对外开放,有限的展陈空间里,各类藏品、影像资料一应俱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了感受榆林古城魅力的新途径。

近年来,榆林各地涌现出的一批中小微型博物馆,扎根在城镇和村庄里。从地域特色浓厚的黄河船夫馆,到展现行业、产业剖面的算盘博物馆、陶瓷博物馆,这些“小而美”的博物馆,既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同时为建设当地文博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博物馆虽小,却展现出大作为。

建设“小而美”的博物馆,是对保存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工作的一种重要补充。

大型博物馆虽“海纳百川”,但也并非无所不包,加上其对展陈内容的历史文化价值有着一定的门槛和要求,使得一些“小众”的民间文化资源往往“难登其堂”。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小众”文化资源没有留存与传播价值,例如一些县区、村庄的红色历史、产业变迁、风土人情史料,对展示当地风貌和文旅产业发展都有其意义。正基于此,小型乡村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可有效利用和盘活民间闲置文化资源,让无法踏入大型博物馆的文化资料、藏品也得以就地保存。

此外,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如果说大型博物馆是对外展示的“城市会客厅”,那么中小微型博物馆就是游客来访的“休憩小花园”。这些中小微型博物馆用丰富的展陈主题、灵活巧妙的展陈方式,充分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魅力。比如赤牛坬村的陕北民俗博物馆、高西沟村的米脂小米博物馆,就通过收集展陈乡村老物件,充分展现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特色,不仅留住了乡愁和回忆,也对本土旅游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如今,“小而美”的博物馆在榆林乃至全省遍地开花,这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打开思路,既要鼓励、支持、引导和规范各类博物馆发展,同时,要坚持开门办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博物馆资源向基层不断延伸,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将其打造成提升群众思想文化的重要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学校”。此外,在现代传播技术日益普及的条件下,建议各地将博物馆展陈“上网”,让国内外游客各取所需,方便参学。(张乐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