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回复: 0

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对

发表于 2023-3-28 14:56: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对”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有媒体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汇报现场,人人桌面上都有一叠打印工整、装订整齐的材料,汇报者逐字逐句、照本宣科,聆听者要么昏昏欲睡、频频走神,要么云里雾里、不胜其烦。对类似场景,不少领导干部心有戚戚,广大群众也深有同感。

汇报,是一项基本的工作方法。事前收集材料、准备发言,让汇报更聚焦、进程更紧凑、条理更清楚,本身也是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和单位的汇报形式逐渐走偏,以至于喧宾夺主、主次颠倒,一些干部只会“念稿子”不会“谈问题”。更有甚者,将“雕琢文本”当做最重要的环节,工作任务完成草草,却寄望汇报能够出新出彩;矛盾问题没有解决,就打磨措辞以求蒙混过关。可以想见,这样的材料再工整、装订再整齐、念稿再顺溜,都只是些套话、空话、漂亮话,不仅毫无营养,更耽误与会者的时间,延误问题解决的良机。

社会吐槽“照本宣科式汇报”,拒绝“正确的废话”,背后是对精致形式主义的厌恶。不独汇报场景,调研场合也不乏类似表现。一些地方,精心打造各类明星村、示范点,汇报材料堆砌辞藻,展板制作精美时尚,路线规划细致讲究,务求每个环节时间、内容都严丝合缝,甚至选点、选人包括围观人员都要提前“预演”。这样“一条龙”服务下来,调研流程自然是相当丝滑,可实际效果呢?唱高调、走过场、摆姿态、装样子,轰轰烈烈、表面风光,该调研的问题一个都没反映,该倾听的呼声一句都没听到。凡此种种,越精致越空洞,负面效应越大。

仔细探究各种“精致形式主义”,各有缘由与表现,但总的来说,都是怕临场发挥露了怯。但往深了想,若是一名干部腹中空空,又岂是临场表演所能掩饰的。而倘若有干事创业的魄力、直面矛盾的勇气,又何必拘泥于言辞华丽、排场热闹。事实上,剥离那些形式主义的负累,“想干点事儿”的干部们才能更多抽出身来,做好平时的经验积累与知识储存,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眼下,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正在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关注热点,那么不妨就从摆脱“精致形式主义”开始。

“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对。”对照本宣科式汇报,毛泽东同志曾旗帜鲜明反对。文风、会风即是作风,将那些说多了的废话、摆多了的排场、做惯了的套路都丢到故纸堆。从“套子”中跳出来,讲真话、摸真情、求真知,我们才能不断取到事业的“真经”。(田闻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