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董建雄就扎根在通信运维一线,初心不改,从最初的一名学徒工逐渐成长为基层一线班组通信运维技术尖兵、创新带头人。干通信运维这一行,突发状况应急处理能力很重要,想要保证设备安全作业并不容易。所以,他说———
“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做到安全运维”
山西工人报
本报记者 王雨茜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董建雄长年奔赴于国网朔州供电公司的各个通信施工现场。像全国电力系统的无数个工作班组一样,他所带的通信运检二班的日常工作是联调测试、设备维护。
朔州是全国能源输出重要基地,辖区内有北岳1000千伏、雁门关±800千伏两座超特高压变电站。由于通过两座变电站把电力输送到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带等地区,所以该公司对光缆引下线套管接口维护工作十分重视。由于光缆敷设时不可避免地留有接口,如果裸露在户外的接口因进水结冰冻裂光缆造成电网系统瘫痪,后果不堪设想。每次维护时,董建雄和同事们不仅要将已经老化的绝缘胶带处理掉,还不能对光缆外皮造成损伤。这个技术难点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面对近300组光缆接口,这一“缠”每年就是好几万元!工作之余,董建雄开始动起脑筋。
“明明看了天气预报的,咋就忘带伞了,真是脑子进水了!”一次忘记带伞的经历点醒了董建雄。“脑子进水……伞……是啊!可以在接口处装个小雨伞!”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是新敷设的光缆套上“伞”就行,可现在光缆已经处于运行状态,肯定不能切断光缆安装,怎么办?此时,孩子的石膏存钱罐再次给了董建雄启发,在接口直接浇铸,但浇铸的模具从哪里来?浇铸的材料该用什么?董建雄线上线下咨询了几十家车床工厂,答复都是一致的,模具得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电力系统现有光缆有十几个型号,这样排列组合下来,还真没有“缠裹脚布”经济实惠。
一次偶然的机会,3D打印技术给了董建雄灵感。于是,他自购3D打印机、绘图软件,开始摸索着设计模具。每当他认为图样完美无缺了,可打印出来的模具,不是这里多了一点点,就是那里少了一点点。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他成功制作出第一个单光缆模具。经过改进,该装置可以进行一次电缆的封堵,彻底解决了常规线缆引下线防雨帽安装必须停电作业的难题。
2021年,作为国网朔州供电公司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现场负责人,董建雄全方位、全流程参与了项目建设工作。其间,他带领团队成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技能攻关,实现了通信、信息设备数据分区分类集成优化管理。在2022年举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他带头研发的“新型储线装置”成果获山西省总工会推荐,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认可。
“干我们这行,安全是第一位,所以必须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对待每一项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做到安全运维。”董建雄如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