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捐款利民利国利己
企业扶贫赈灾捐款,在我看来是利民利国又利己的好事。首先是利民。扶危助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富裕、社会进步、科技昌明的当下依然不过时,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由于家庭收入、生活境遇等方面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有的人可能会遇到天灾人祸、突发疾病等,一时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来自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以度过难关,走出困境。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应发扬传统美德,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受助者不仅仅获得物质上的支持,重要的是在得到物质帮助的同时,精神焕发、意志坚强,增添了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与毅力,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克服困难。
其次是利国。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得到社会帮助,走出困境,一方面他们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会对资助者没齿不忘,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生活,他们更会把感恩化作行动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他们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帮助,生活得到好转,之后他们帮助他人,把爱心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爱。著名学者陈章良大学时家庭贫困,因为饭量大,常常没到月底饭票就用光,每当这时,他就发现自己的书页中多出几张饭票。他说,这样的“暗助”一直激励着自己努力工作、回报社会。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你帮助了我,我帮助了他,他帮助了你,你我他互相帮助,我们的社会必将温暖和谐,幸福感逐渐增强。
再次是利己。向扶贫赈灾捐款,不仅是政府部门、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企业理应有所作为。扶贫赈灾捐款就是企业“有所作为”的一种形式。企业扶贫赈灾捐款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企业的每一分利润都取之于民来自于民,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回馈社会会赢得政府和公众的赞誉,企业的口碑声誉更好。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王老吉”向地震灾区慨然捐资1亿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社会需要时,他们挺身而出,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于是网上流传一句话:要喝就喝王老吉!这不是广告胜似广告,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怎能不为企业的举动所动容,企业赢利何愁?有了全社会的支持,企业何愁不能做大做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扶危济困做的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彰显了企业的优秀文化,这样的企业何愁不能吸纳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例如企业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学子就对企业感恩,如果有一天成为企业员工,怎会不努力工作?由此看来,企业扶贫赈灾捐款是一举多得之举。企业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从事慈善事业,政府会对企业予以褒奖,如奖励,或者免税等,企业不仅有了好名声,而且会吸引更多的企业从事慈善事业,是企业之福,社会之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