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为移动支付筑牢“防火墙”

发表于 2023-4-1 14:31: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为移动支付筑牢“防火墙”

日常消费,拿出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一下;居家缴费,动动手立刻完成……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让手机成了人们的“移动钱包”。中国银联日前发布《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77.5%的手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

“移动钱包”不仅使用者众多,而且越来越好用。此次报告中的一个数据尤其值得关注,“商店、便利店及餐饮店”“小摊贩、菜市场水果店”“水电煤、网络费”这三个围绕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场景成为移动支付发生最多的场合,分别有81.2%、73.1%、74.1%的被访者表示会用到移动支付,较去年的78%、68%、71%进一步增长。

然而,好用的“移动钱包”也被不法分子觊觎。长宁区检察院发现,未成年人遭受网络犯罪侵害呈现多发性、多样性特点,如一名17岁高中生在某二手平台购买网游账号后,被卖家要求私下重新交易,绕开了平台对于支付的监管。在此次调查中也发现,80后、90后的个人保护意识较低,面对“兼职刷单诈骗”“高薪招聘诈骗”“购物平台退款诈骗”等逐利类诈骗手段,更容易上当。

此外,老年群体也是移动支付中易受骗人群。一些老人常常点击写有“内存不足”“病毒威胁”等信息的弹窗,然后手机就被稀里糊涂地安装了好几个手机管家、清理大师等App。这些App往往利用一些支付软件中的小额免密功能,每次转账几元到几十元,等被用户察觉时,转账金额可能已达数千甚至上万元。

为此,社会公众应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不随意扫二维码或留下个人敏感信息,如果不幸“中招”,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

同时,移动支付“防火墙”的建设和提升,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的积极介入及监管。监管部门要依法严惩借助移动支付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加强对关联犯罪的纵深打击,斩断黑灰产业利益链。移动支付提供商也要加强客服提醒和延长“冷静期”,对支付环节作重点识别,斩断网络诈骗“黑手”。(方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