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5|回复: 0

唐代宝货——开元通宝

发表于 2011-5-31 13:59: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开元通宝——是钱币历史中又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它是中国方孔圆钱史上继“半两”和“五铢”钱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历史进入了足以令当今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唐代(公元618-907),以唐高祖李渊建立起的大唐帝国。
武德四年(621,武德为高祖年号),唐高祖为了整治混乱的币制,决定改革钱制,推行十进位衡法,又改变和规范钱文模式。于是,他废除隋钱,效仿西汉五株钱的严格钱制,以沿用秦朝方孔圆钱的形制,改铸“开元通宝”钱币,以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株钱。又规定计量单位为每一文重称为一钱;每十文(钱)重为一两;一千文(钱)重为六斤四两。钱文改为“开元通宝”,由当时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字体为篆隶之间,庄重挺拔,浑厚大方。此等字体的出现,是后来的钱币文字从篆书过渡到以隶书为主的起点。钱体尺寸为径约2.4cm,重约4.0g。开元通宝,有人读作开通元宝,意思相当,钱背有星月纹饰及其它纹饰,版别复杂。
以“通宝”为名的币制取代了以重量为名的“两”“铢”体系的币制。“通宝”,意即通行宝货。“开元通宝”,意思是开辟新纪元的通行宝货。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开辟新纪元的“通宝”,除唐朝统治286年中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外,它往后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继唐朝以后历朝历代均以它为铸币标准。还有,把货币称作“宝”,说明货币经济在唐代的迅速发展。这种叫法一直沿用到近代的清朝末年。
“开元”,有人认为是年号钱之开启,其实不是。年号钱的开启者,是唐高宗乾封元年(666)铸行的铜质“乾封泉宝”大钱(钱径3.6cm。后来十国时期楚王马殷仿“乾封泉宝”铸一模一样的铁质大钱。),它是属于全国通行的最早的年号钱,只可惜发行不到一年,便废除了。然而,这钱虽是短命,但却是影响着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历朝钱币都铸有年号标记,直至清朝灭亡,民国的建立而废止。
“开元通宝”除了铸有大量的铜质钱外,也铸有极少部分金,银,铅质的,但近世极之罕见。也有铸过少量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近世出土的珍品中,多为中后期的钱品,如“大唐镇库”大钱,属南唐(元宗李璟)开铸大唐通宝钱,当时盛行以国号标注钱文,也是一时之风气,其文为镇库者,乃当时镇库之钱,而非用品也。还有一枚“咸通玄宝”,是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所铸,其钱文称“玄宝”而实际上用作正常通货,是绝无仅有的,由于此钱币铸量甚少,传世更少,故成为唐代古泉之珍品。
说到“开元通宝”的钱面图案,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
不少“开元通宝”的背面,有一个奇妙的月牙文,相传这是朝廷审查“开元通宝”的蜡模时,皇后掐了一个指甲痕。铸钱的人不敢改动,照铸不误,于是就在钱背面留下了指甲痕。究竟这是哪一位皇后的指甲痕呢?历代的史学家和钱币收藏家对此众说纷纷。有人说是唐高祖太穆皇后的,有人说是唐太宗文德皇后的,也有说是唐玄宗杨贵妃的。后两说大概是忘记了“开元通宝”是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已经开铸的吧!
同时,也有一些钱币家指出,指甲痕之说只是好事者的附会而已。他们从一些“开元通宝”上不但有弯月,还有星星的现象,推断这是钱币设计者的创造。当时,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唐帝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当频繁,许多西域国家的钱币流入中国。其中,波斯,罗马的钱币上,都铸有星月图案。此外,随着佛教在中国流传,印度崇尚星月的风俗,也影响着中国钱币的设计。
以上的都是民间的传说,有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民族才可有更多美丽的传说或神话,读者也无需较真。当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星月图案也寄托着造币者的希望,那就是“开元通宝”宛若星月般光芒常在。
事实上,“开元通宝”不仅伴随着唐帝国度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且,在唐朝灭亡之后,还断断续续地流通了700多年。更值得中国人自豪的是,唐“通宝”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当时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通行无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