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回复: 0

无烟祭祀同样可以寄托哀思

发表于 2023-4-3 10:55: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无烟祭祀同样可以寄托哀思

又逢一年清明至,慎终追远祭先人。近年来,各地积极倡导破除烧纸钱、供香烛、燃鞭炮等旧俗,祭扫方式悄然改变,无烟祭扫、生态祭扫等已成为社会新风尚。

近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老山骨灰堂北侧广场举行了一场“亲情祭祀·水溶祭情”追思活动。人们把写着悼言或思念的信笺,或叠成纸船,或叠成千纸鹤,轻轻投入水中。两三分钟后,这些寄托着哀思的信笺就溶解于水。水成为媒介,思念仿佛“穿越”时间和空间,让家人与逝者进行了一次亲情“对话”。文明祭先人,别样清明一样情。通过水溶信笺,祭悼逝者亲人,同样能够表达一份情感的寄托。

不管是焚烧冥币、烧香化烛、燃放鞭炮等传统祭奠方式,还是墓前献花、网上敬花、水溶信笺等现代祭奠方式,都是为了缅怀先人、寄托一份哀思。墓前献花、网上敬花、水溶信笺等无烟祭奠方式,更加生态、环保、文明,既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又融入绿色环保理念,更应该得到推广倡导。

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时期就有。焚烧冥币、烧香化烛、燃放鞭炮等传统祭奠方式,有着几千年历史,是一种民俗,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延续中华文明、传承孝道等传统文化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传承也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需要移风易俗、抛弃糟粕,提炼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精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在这方面,北京西山大觉寺的做法值得借鉴:祭祀先人,敬香不烧香。同是千年古刹,走进北京西山大觉寺,感觉更加庄重、肃穆,更有仪式感,在清静、清新、和谐的环境中,更能激起和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追思。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南北之间也存在生活习俗的不同。在倡导无烟祭祀的过程中,应着重做好疏导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倡导无烟祭祀,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不能把正常的扫墓祭祖与封建迷信活动混为一谈。在保障人民群众祭祖需求的同时,要注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采取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尊重民族习俗,让祭祀活动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刘四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