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留下生命纪录,也留下生命记忆
“将一份热爱坚守一辈子,便成了传奇。”清明节前夕,南京图书馆百岁古籍专家沈燮元去世。很多网友得知消息纷纷发帖悼念:“他到天堂读书去了。”
有位生命科学家说:“人和其他生物一样,也是一个集成化学反应器,每天要摄入各种各样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人和其他生物不同之处在于,还要思考为世界留下什么?”最佳状态是,留下生命纪录,也留下生命记忆。“纪录”是业绩,“记忆”是美德。如果你不在时,还有人传说你的故事,对你“念念不忘”,那一定是你创造了生命纪录,也留下了生命记忆。生命纪录或许恢弘,或许是“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但生命记忆在精神本质上无区别。可以说,这正是古籍专家沈燮元最感动人之处。
沈燮元1924年出生,退休前在南京图书馆工作,发表有《明代江苏刻书事业概述》等学术论文多篇,著有《屠绅年谱》,曾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作并担任子部主编,1995年获原文化部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他年近百岁时,还每天坐公交到图书馆搞古籍研究。他曾说:“书是水,我是鱼。在图书馆工作,就像鱼在水里游。”“不要长命百岁,要活好每一天。”“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给后人。”这些话他都做到了,他也因此把自己活成了“座右铭”:只要想起他,你便能理解什么是“平凡中有非凡,平淡中有定力,平实中有坚韧,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1月30日,我国肠外瘘治疗创始人黎介寿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报道称,他被誉为“全世界研究肠道时间最长的人”,攻克了小肠移植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人类肠道疾病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亚洲第一”“世界第一”。他说:“患者需要是最好的研究方向,认准了就要坚定地做下去。”他先后做手术21000多台,收到患者和亲属赠送的表扬信和锦旗1.4万多件。他让我们看到,能力创造纪录,情怀铸就记忆。在高尚情怀光照下,“永久地奋斗和奉献”方能成为终身写照。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人爵”有限,“天爵”无限。同样道理,生命纪录总是有限的,但生命记忆则是无限的。不过,生命纪录能靠自己创造,生命记忆则要看所作所为能不能得到别人认可。当我们能切实奉行“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所热爱,把职业当信仰,努力散发光和热,“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给后人”,生命记忆就会一天天形成了。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对生命的追问和感慨。清明,是缅怀故人的时节,也是思考生命意义的时节。诸多“沈燮元”“黎介寿”式人物都用行动启示我们:生命是向上向善的过程,是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短暂种追求永恒、把“我”融入“我们”的过程。把生命纪录和生命记忆融为一体,既是生命意义所在,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刘根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