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97|回复: 0

[小说 报告文学] 长篇小说《在煤矿安家落户》第一章第4节(蔡进步)

发表于 2011-6-1 12:26: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
前进在悬崖上站了个把小时,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前进的心彻底崩溃了,就在他下定决心跳崖的一刹那,前进突然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前进,你要是死了,娘也不活了!”
前进扭回头,依稀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慢慢向自己移动。看见自己的母亲,前进的心几乎碎了,想想自己家这几年的不幸经历,前进潸然泪下。胞妹和父亲的病故,对母亲的打击已经够大的了,如果自己再寻死觅活,母亲肯定活不长。想到这儿,前进擦干眼泪,迎着母亲走下了山。
前进暗下决心:“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学校不分配工作,我家里还有二亩地,只要好好种地,饿不死呀!”
种好地的同时,前进重新拿起手中的笔,写起了新闻。
此时的前进,大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念头。
   前进把一篇题为《四川姑娘遭拐卖,好心青年送回家》的社会新闻分别投往龙城县电台、龙城日报。
没过几天, 龙城日报刊登了前进的那篇文章,虽不足二百字,前进却反复看了许多遍。
那晚,前进高兴地几乎失眠。在当地,业余通讯员如果能在龙城日报上发表一篇稿子,那实在是了不起。所以,前进的欣喜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从那以后,前进劲头更大,不停地给龙城县人民广播电台和龙城日报投稿。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5月份龙城日报三版再次发表了前进的一篇社会新闻,前进高兴地几乎失眠。
1999年上半年,前进在龙城日报发表新闻稿件18篇,而多数发表在三版的“多棱镜”栏目中。
1999年7至10月份,前进的新闻写作达到了“顶峰”,月月在龙城日报发表稿件逾10篇,而采用最多的是“二版”的“希望的田野”栏目。当时,这个栏目几乎被前进“霸占”。最让前进高兴地是,1999年7月11日和10月15日的龙城日报,一张报纸就刊登了他的两篇新闻。
1999年7月份,前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前进的知名度在龙城县很大,这与他写稿有关。县电台每周都要播出前进三到四篇新闻稿件,龙城日报也经常刊登前进的“大作”。
作为业余通讯报道员,他的成绩让全县乡镇的专职通讯报道员啧啧称赞。
    前进所在乡政府专职通讯报道员是教师出身,因为县教育局整顿教师队伍,所有在册教师必须回到原来任教的学校。那位老师回学校之前,曾多次在乡领导面前竭力推荐前进,希望乡政府能打破用人界限,让前进担任乡政府专职通讯员。乡领导也有此意,乡长、书记曾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前进就等着“走马上任”了。
   这时的前进,手中的笔晃地更勤了。
那天,前进正在家里写稿,好友毛蛋进来了。
“前进,你整天写稿子,咱村的大闸闸板被人卸掉了,你咋不写写?”
“真的吗?”前进吃惊地问。
前进所在李村的大闸坐落在小村的东北,地处倒流河中游,始建于1972年,耗资十余万元。该闸建成后,蓄水量能够达到自流灌溉,有效灌溉面积在3000亩以上。前几年,大闸有所损坏,蓄水成了难题。据内行人介绍,修好此闸不需超过一千元钱,但不知为啥一直没有修复。
“大闸不是毁了吗?好几年都不蓄水了,我看纯粹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还不如卸掉呢!”前进感慨地说。
“你这叫啥话,那是大闸,花了十来万块钱建的,卸了闸板,还咋蓄水,你得写篇稿子,往上反映反映!”毛蛋激动地说。
“写篇稿子很容易,关键是可有作用?”前进叹息。
“我觉得有用,这是破坏水利工程。”毛蛋气愤地说。
为了写的真实,毛蛋和前进一起赶到大闸所在地点,进行实地“采访”。
果然,一辆吊车正在起吊闸板,一块闸板已经被卸掉。吊车正在起吊第二块。
“你们咋把闸板卸掉了,万一以后旱了咋蓄水浇地?”前进问一位指挥人员。
“这座大闸不是毁了吗,留着也没有用!”指挥人员说。
“我们来卸闸板,是上级批准的,不然,我们敢卸吗?”指挥人员又补充一句。
毛蛋和前进无不义愤填膺。
回到家,前进奋笔急书。
半个小时后,一篇题为《卸下闸板去铺桥,千亩田地怎么浇》的稿子出来了。
前进一连读了两遍,每读一遍都觉得热血沸腾。
第二天,前进把稿子分别寄往水利报、龙城日报,时间不长,两家报纸先后刊发了前进的这篇读者来信。此稿引起省水利厅和县水利局的高度重视,立即派人调查情况是否属实。结果有关人员得到了处罚。
消息在全村乃至全乡不胫而走。人们无不挑大指称赞:前进这小伙子好样地,敢作敢为。尤其是前进他们村的村民,更是引以为豪。不少人说,以后再也不担心腐败贪污行为了,不行就让前进写一篇,只要登了报纸,够那些人喝一壶的。
事隔几天,前进就后悔了,后悔不该写那篇文章。
原来,闸板是乡政府批准卸的,并经过县水利局某领导同意。
乡政府新建的办公大楼东边因兴修水利,一条中沟阻断了乡政府通往某村的道路,如果投资建桥,不值得,不建,更没有道理。有人出主意,说李村大闸废弃多年,不如把闸板卸掉拉来铺桥,正巧老家在李桥乡的县水利局某领导在现场,他听说此事,欣然应允。他的地边也有一条沟,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他的家人春种秋收。所以,他说了一句,顺便多卸一块,拉到我家的田地边铺桥。就这样,两块闸板,一块去了乡政府东边,一块去了那位水利局领导的地边,都成了方便行人的“铺路石”。
前进的一篇稿子,为李村的百姓出了气,但前进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乡政府拒绝让前进到乡政府担任通讯报道员,乡长书记说地清清楚楚,这样的通讯员不跟我们步调一致,他的文章写得再好,我们也不能用他。
前进欲哭无泪,他后悔地直想用头撞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自己搬块石头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