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回复: 0

在纪律规矩下真调实研

发表于 2023-4-8 19:39: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在纪律规矩下真调实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当前,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毛泽东同志也曾说:“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可见,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在于其他花里胡哨的东西。凡是那些借调查研究讲排场、摆架子、搞形式主义的想法做法,都应该及时“刹车”,要心怀纪律、严守规矩,踏踏实实地奔着问题去、带着办法回,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

但是在调研工作中,存在一些摆“假把式”现象。有的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有的带着“框框”下基层,预设结论、按需求证;有的走规定线路,看“盆景”典型……这些“浅调研”“假调研”“被调研”,既不可能取得通过调查研究促进问题解决的应有效果,还不同程度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

事实上,很多人对于调查研究的功能和作用都是理解的,也明白不走到基层和一线去看一看、访一访,仅凭在办公室阅读材料或者听别人转述的信息,是不可能拥有直观感受的,也很难掌握全面的情况。但是从以往的一些报道来看,少数领导干部在使用调查研究这一项“工具”时,容易放飞自我,把工作纪律抛诸脑后,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进来,要讲排场,有陪同、有接待,仿佛没有这些东西就没法开展工作;还有少数领导干部把调查研究看作是一项勉为其难的任务,不想着怎么学习应用党的创新理论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想着怎么去应付完成,从策划主题、制定方案到开展调研、深化研究都是漫不经心,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自然不可能达到调研的效果。

调查研究的“花架子”看起来轰轰烈烈、煞有介事,但并没有多少实际作用,要用严明工作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的“硬杠杠”来对其进行有效管束。调查研究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呼后拥、层层陪同反而会影响调研的开展,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同时也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碰硬动真,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把一些“老大难”“中梗阻”的问题解决掉。还要警惕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这些空有形式的调研危害极大、影响极大,关系到党风政风,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依规依纪严肃问责,有一例就查处一例,推动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为基层减负。可以预见的是,各地各部门重视、抓实调查研究,会让在这条工作链上处于关键环节的基层“很忙”,稍不注意就会增加基层负担。让基层忙而有序、忙而有效,关键要加强调研统筹,列出本地区本单位调研安排表,类似问题、同一地方、同一单位的调研该合并合并、该错开错开,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

总之,用调查研究来增强基层的获得感幸福感,不仅解决问题要“实”,调研方式也要“轻”而“精”,群众才会真欢迎、讲真话、诉真情,调研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余国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