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白驹过隙一瞬间,年华易老崔容颜。岁月如梭不停留,把握光阴每一天。莫待年华借逝尽,回首当初泪满面。我伫立小区门口,在昏昏欲睡的灯光下,耐心地等待着上完晚自习归来的孩子。每天,看着他背着书包早出晚归的背影,我在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叹。回想自己中学那段翻山越岭求学的日子,立刻像放电影一样,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浮上了心头。
小学毕业后,经过全区七个乡镇统一组织的升学选拔考试,作为全乡仅有两名考上“丰二中”的考生之一,我在家庭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前,无奈地选择了一所我不是很中意的中学。
这所中学的名字叫“丰四中”,顾名思义就是丰都县第四所中学。1991年,全县撤区并镇后就改名为丰都县树人中学,它坐落在丰都县树人镇的万寿桥村。从蒋家山蜿蜒而下的盐井沟和锯子沟,在黄滚荡汇集形成的赤溪河从学校大门前缓缓流过,103国道丰都至忠县段像一条鞋带从后面的“三湾子”盘旋环绕而过。
我家离学校大约有15公里。每次返校,我们都要翻山越岭,花费时间大约有2个半钟头的样子。只要一到星期天,我和哥哥吃过午饭,就背起一个重约20斤,装有大米、书本、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的稀花篮小背篼朝着学校的方向赶。
我们返校的路线都十分固定。刚走出家门没有几步,经过“老远田”一段田坎,我们就要气喘吁吁地翻越一座小山。然后,穿过“横木冲”、“三口井”和“下坝子”,我们又开始爬山,每次到了“坐鹰岩”的半山腰就休息片刻。等休息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继续负重前行。等过了“深基湾”、“洪古田”和“猪槽溪沟”后,再翻过一座小山就到了“三湾子”。“三湾子”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大的山湾。当过了第一个湾,站在这里鸟瞰,我们就可以看到学校的全貌。
无论是艳阳高照的夏日还是阴雨连绵的秋季,我们每次抵达学校就会显得非常狼狈,像一只落汤鸡,全身的衣服不是被汗水浸湿就是被雨水淋透。
我在学校的伙食非常差劲。一日三餐,就是事先准备好一个盅盅,直径大约16厘米,高10厘米,估摸在里面放3两米后,再端到学校的伙食团统一蒸饭。有时候,工人师傅把里面的水掺多了,饭成了一个稀坨坨,十分难吃;如果运气不好,盅盅里恰好遇到工人师傅没有掺到水,饭蒸不熟,那就没有办法,只好自认倒霉,这半天时间只有饿肚子了。在班上,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可以把米换成粮票或直接用钱买馒头、包子或者煮面条吃。这个时候,我嘴里的馋虫格外嚣张。但是,此时此刻,在我心里也只能羡慕。平时,除了用家里带来的咸菜下饭外,我还可以花5分钱,从伙食团打一瓢老南瓜汤或干青菜汤泡着饭吃。
那时候,我们家里真穷!记得在读初一时,父母每周给我2元钱,除了每顿花5分钱打菜外,就用剩余的钱买一份蒸肉,打打牙祭。到了初二,因为物价上涨,每顿饭的菜钱涨到了2角,蒸肉也涨到了2元,父母每周就给我5元钱。我每周必须精打细算,这样还是能够保证每顿吃到一份菜和每周吃到一份肉。
每年的夏秋季节,就是我们的噩梦。只要天下大雨,学校从小河里抽上来的水就会浑浊不堪。每次工人师傅给我们蒸饭,掺到盅盅里的水,无论怎么沉淀,饭里总会夹杂一些泥沙。学校的菜也一样,也会有泥沙在里面。没有办法,为了不饿肚子,我们还是不得不硬起头皮吃下去。
我在学校读书,住宿条件也不好。我们住的寝室,是一栋一楼一底的石混结构。底楼是教师的宿舍,一楼是我们的寝室。我们班的寝室面积大约有50个平方,全班男生30几个,都挤住在里面,显得十分拥挤。因为个子比较小,班主任付老师安排我和一个姓张的同学睡在一起。
寝室的卫生条件很差。每天早上起床,我们穿好衣服,大家都从暖水瓶里倒开水到瓷盆或塑料盆里洗脸。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大家慌里慌张、毛手毛脚,大量的水溅出脸盆,地面很潮湿。晚自习下课铃声拉响,孩子们纷纷跑回寝室。睡觉前,大家又从暖水瓶里倒开水到瓷盆或塑料盆里洗脚。地面又不可避免地在沾了一些水。长此以往,寝室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出了大量的细菌。墙角里跳蚤四处乱窜,床缝塞满臭虫,头上、衣服中长满虱子,臂膀、大腿、臀部、腰杆到处长满干疮,一时间,大家都身上发痒发挠。为了止痒止挠,大家积极开动脑筋,纷纷在墙角、床缝、身体、衣服、头发涂抹敌敌畏、乐果和敌百虫片。真是无知者无畏!那个时候,大家的安全意识很淡薄,从来不担心中毒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亡。
虽然吃不香住不好,但是,我对学习还是满怀热情。
每天清晨,我在操场做完早操后,就第一时间跑进教室上早自习。每天的早自习,主要是预习、阅读及巩固语文、英语两门学科。语文主要是识、记好词好句、诗词、语法知识和作家名篇。英语主要是识、记英语单词、语法知识和英语课文。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经常采取同学之间互相抽背,互相比拼谁先记住等方法。因为我的记忆力比较强,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每次书上要求掌握的内容,我只需读几遍就可以记住。
除了上早自习,我们还要上晚自习。我们的晚自习,主要是老师评讲各科作业,孩子们查漏补缺,巩固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预习第二天的新课。
在课堂上,除了聚精会神听老师们讲课,认真作笔记之外,我还喜欢思考问题,积极回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因为我每次回答问题都回答得比较好,老师们都很器重我,对我青睐有加。因为在文字方面的记忆效果特别好,所以说,我对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特别擅长。记得在初一上期的中期考试中,我在全年级四个班260名学生中夺得第一,其中,语文、英语、历史、地理这四门学科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而数学却相形见错,只有60几分。
每次同学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都会成为压轴戏最后出场。记得一次上历史课,付老师抽5、6个同学回答一个问题后,依然没有人回答出来,他就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敖永桥同学来了没有,请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多么幸福的时刻,能够得到老师们的认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有一点儿小小的激动。
还有一次上语文课,我们刚学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刘老师突然问大家,谁能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一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正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我毛遂自荐,大胆地上台展示。当我一字不漏的把全文背诵下来之后,大家对我刮目相看。一时间,我出尽了风头,一下子成为全校的风云人物,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还有一件事情,在我的心底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在初二上册历史科目中期考试中,新来的李老师为了提升考试难度,就在试卷中不设置选择、判断等客观题,题型中只设置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主观题。但是,李老师的标新立异却对我的考试没有造成丝毫影响,老师公布我的考试成绩为99分。当李老师把我的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发现没有错误,就满怀狐疑地问他,“李老师,我整张卷子没有做错,怎么被扣了1分?”李老师回了一句,“因为你的字写得不好,所以说我给你扣了1分”。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回答主观题时,如果你的字写得不好,阅卷老师是可以扣分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对几位老师的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皮肤很白,看起来很漂亮,平常带着一副金属框眼睛,很喜欢穿时尚衣服和擦脂抹粉,保养皮肤。她与我们很有缘,是唯一一个同时教过我们三姐弟的老师,把我从初一教到了初三,一直陪伴我们整整三年。
一位是语文老师,他姓刘,除了教书教得好之外,还会练气功。曾经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过躺在两根板凳间悬空用肚子托起四张课桌的壮举。一时间,他的英雄壮举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初中三年,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有两位。第一位姓付,身材瘦高瘦高的,平时戴着一幅金属框眼镜,他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从第一学期开始担任班主任到第三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来,他转行到政府工作。第二位姓秦,身材有点儿敦实,平时戴着一幅黑色塑框眼镜,他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从第四学期担任班主任一直到我们初中毕业。
其实,认真读书还可以挣书学费。记得在第三册时,班主任付老师为了激励大家努力学习,就从班费里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作为奖金。当时,我在第三册期末考试中考得全年级第一名,有幸获得奖金300元。外加上全校地理竞赛第一名获得奖金200元,那一学期我获得奖金就有500元之多。500元是一个什么概念?那时,我们一学期的书学费加住宿费才275元。所以说,即时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还是很有成就感。
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我特别喜欢阅读课外书。平时,一有空余时间,我不是泡到阅览室看书就是跑去图书室借书。因为酷爱历史、地理的缘故,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阅读了《左转》、《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专著。另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也是在这个时候阅读的。
读初中时,我的同学特别多。在读初一时,我们班有同学60多人,大多数都是来自树人区7个乡镇,只有少数几名同学是其它地方来的。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班的同学变化特别大,当初一读完时,就有一部分同学转学或退学,还有一些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插班的。当初二读完时,因为一班的学生流失人数较多,60多人只剩下20余人,学校就把这些人分到其余的三个班,这样,我们班也分到了8、9人。等到读完第五册时,刚好遇到全县撤区并镇,原来的树人镇中学并入我们学校,那里的一部分学生又加入了我们这个班集体。估摸着,前前后后,和我同班一起学习的同学一共有100多人。其实,和我一起,从初一一直读到初三的同学很少。
在我的初中同学中,有两位女同学和我特别有缘,一个姓李,一个是我的家门,她们和我一起考上丰都师范,又分到同一个班级求学,毕业后又同为人民教师。
课余时间,我也喜欢到学校门前的河沟里洗澡。每次下午上完课后,我就和哥哥一起到黄滚荡洗澡。当哥哥还在洗衣服的时候,我就彻底放松,什么也不想,像一条鱼一样,在水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只有当他把衣服洗完了,才来游玩一会儿。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惭愧。
后来,因为饮用水质不达标,教育部门从保障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就作出学校整体搬迁到树人镇上的决定。这样,我们那所有着40年辉煌历史的中学就逐渐荒废下来。现在,那个曾经教书育人,培养出无数莘莘学子的教育圣殿,已沦落到成为私人喂养肉牛场所的境地,真让人唏嘘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