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回复: 0

辩证看待上市险企业绩

发表于 2023-4-10 17:22: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辩证看待上市险企业绩

近日,上市险企年报陆续披露完毕。与此同时,机构研报和媒体报道也蜂拥而至。业绩变脸、增长乏力、不及预期等词汇频频出现。那么上市险企的业绩是否真的如这些分析文章所说的“变脸”了?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上市险企的年报是否能够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何科学解读上市险企的财务报告?

对于上市公司年报本身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从记录的信息来看,年报如同给企业上一年的经营情况拍了一张照片,真实记录了过去一年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利润情况。而企业的经营却是动态变化的,每次经营策略的调整,并不一定在当期的年报中显现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保险业经营也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例如,每到岁末年初,各个人身险公司都会扎堆销售“开门红”产品。这类产品多为年金险、分红险,对一季度的保费收入会有较大提升。2022年,因为疫情影响公众出行,导致车险的理赔减少,客观上增厚了财险公司的利润。此外,我国的上市险企虽不像国外保险业那样的“百年老店”,但经营情况仍然较为稳健。仅以一年的年报数据就判定险企的经营成绩和走向,难免以偏概全。

结合险企自身的经营情况来看,上市险企多为保险集团公司,旗下既有财险公司,也有人身险公司,有的保险集团还有健康险和养老险的专营公司。这些子公司不仅财产险、人身险、健康险等产品俱全,其自身经营情况还会合并计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而在单一保险集团公司内,各险种的发展往往并不均衡。例如,以财险为主业的集团公司,人身险产品往往市场份额比较小;而以健康险见长的上市险企,在车险经营方面往往还有不足。如果仅以某一类险种的经营数据判断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那就失之偏颇。

结合行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经突破27万亿元,各类保险公司超过200家。但从保险深度和密度数据看,保险业仍是朝阳产业。不过,高速发展之后保险行业也面临转型压力。人身险公司面临代理人脱落与渠道转型,财险行业在车险综合改革之后,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方面还需再加把劲,健康险增速下降使得主要开展相关业务的财险公司收入也有所降低,养老险公司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蓄势待发。在这样的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过程中,上市险企的业绩出现波动,经营方向进行调整再正常不过。

上市险企往往体量庞大,战略调整和经营管理起来难度不小。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监管政策应给险企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样,有助于保险业更好地发挥“稳定器”和“减震器”作用,为经济发展和民众健康提供更多保障。(于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