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回复: 0

读懂“巡考”背后的求职需求

发表于 2023-4-11 20:52: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读懂“巡考”背后的求职需求

“2月18日是河南的选调,19日是广东的选调,25日是河南的省考,3月4日是深圳的市考。”“一个班40人,近30人都在巡回考公。”

近期,不少考生在社交媒体分享“巡考”的经历。有考生算了一笔账:如果时间不冲突,一名应届生至少可以参加10场考公或者考编,甚至有考生把考试当成积累经验的练习,相信“上百次自我模拟也抵不上报名参加一次线下考试”。

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备战考公,仔细搜集规划各地区考试时间,这些考生中相当一部分人是理性思考过后作出的选择,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考试次数增加上岸概率。但对于考生而言,更应该评估好考试的目的,究竟是练手积累经验,还是真的做好了入职的准备?

想清楚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筹划“巡考”的时间安排、出行成本,更需要考量好人生的机会成本,理清楚多参加一场考公的目的。

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编制和体制似乎更能给他们提供职业安全感。迫切希望考公上岸并不等同于他们要“躺平”,不再追求进步,不愿意竞争,这只是他们参与社会竞争和社会互动的一种选择。

然而,加入“巡考”大军,在考公单一赛道上竭尽全力之时,也要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盲目报考热门专业、跟风参加教资考试,本着“装到盘里都是菜”的思路,不管喜欢与否、适合与否,看似手握多个筹码,实际上则是把自己拖入纠结选择的两难境地,陷入“越努力越迷茫”的悖论之中。

不妨多思考一下:自己对公务员的工作是否了解,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还有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巡考可以是增加“容错率”的尝试,但不应该是跟风考公的“姿势”。

对于巡考现象,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本就是考试竞争、双向选择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读懂巡考背后的求职需求,创造更多“青年友好型”岗位和求职环境,满足青年对于稳定、规范、可持续的职业期待;高校做好就业预期的引导,鼓励学生发现自身潜能,找到自身条件优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结合点。

对于考生而言,考公上岸不等于一劳永逸,考公的同时也要摘掉职业滤镜。在工作岗位上“打怪升级”,主动处理应对棘手难题,在这一点上,公务员与其他职业并无不同。公务员更需要坚持自我提升,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王军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