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答好为民造福这道“永恒课题”
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文章指出,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把“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作为具体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先、以群众期盼为念、以民生福祉为重,真正将为民造福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走好新的赶考路。
为民造福,就要不忘初心,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我们党始终把为民造福刻画在“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同甘共苦里,倾注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点滴担当中,这是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最是初心能致远,唯有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才能铸牢为民造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必学篇”,胸怀“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做到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推动什么、干好什么。
为民造福,就要牢记使命,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革命时期,瑞金沙洲坝“吃水不忘挖井人”、湖南沙洲村“半条被子”,流传的是共产党人和老百姓心连心的故事。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要心里时刻装着百姓,以百姓心为心,与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贴近群众”作为第一优势,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安居乐业挂在心上,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回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为民造福,就要接续奋斗,不断造福人民。 站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进路上,我们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改进作风,敢于正视问题,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难而怕为;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少一些走马观花、多一些深入调研,少一些“拍脑袋决策”、多一些“现场办公”;驰而不息开展作风建设,加强监督管理,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导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韧品质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干劲闯劲,做实、做细、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夯实为民造福工作作风,才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把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事业向前推进。(罗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