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发扬好调查研究优良传统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我们弘扬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实事求是,推动成果转化,推进调查研究取得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梳理问题找“难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通过摸清工作短板和不足,找到关乎全局的“险滩”,找准人民群众的关切点,把脉利民惠民的痛点难点,才能精准施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问题导向”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多到现实困难多的地方去,就问题查找背后的根源;多到群众反响大的地方去,看看群众衣食住行,听听群众诉说心声;多到长期发展慢的地方去,紧盯短板弱项,聚焦长期打不开局面的现象,“解剖麻雀”,下足“琢磨功夫”,深研细究、刨根问底,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为调查研究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秉持实事求是,排查难题通“堵点”。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我们党的百余年实践证明,研究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唯有拿出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行动,与问题不断博弈、深入探究、寻求真相,进而提出对症之策,在运用调查研究的结果中不断提升谋划发展的本领和水平。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经过认真细致地思考、分析、综合,把大量零碎的材料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实质和规律性。同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打折扣,不搞兴师动众来、稀里糊涂走的“作秀式”调研,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调查研究的脚步踏得更实。
推动成果转化,解决问题清“淤点”。推动问题、矛盾化解是调查研究的初衷所在,也是事业发展所需,必须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一方面,把解决问题摆在重中之重。对于能快速解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拿出钉钉子精神,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既解决老问题也破解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破解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破解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注重结果运用。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推动调查研究见到成效、形成长效。(黄宗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