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回复: 0

让更多“师傅”成为“老师”

发表于 2023-4-11 21:55: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让更多“师傅”成为“老师”

据媒体报道,由于一直招不到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授课,安徽省阜阳技师学院自2016年起,在沿街场地建设了厂房,以“用课时抵房租”的方式吸引汽修、汽配企业入驻。

据介绍,按约定,入驻企业的员工只需每学期在该校汽车专业完成相应课时授课,厂房租金就将以课时费的形式返还给企业。这样接地气的创新方式,有助于让更多“师傅”摇身一变登上讲台,成为“老师”。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技能大师大多都只是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埋头于车间厂矿,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和机器打交道,几乎没有发光发热,走上讲台的那一天。技能大师长期在生产第一线,长期和机器打交道,对机器的使用异常熟悉,一些人更是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方法,让他们“上讲台”当老师,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分享给学员,这对技师学院广大学员如何尽快学得“真经”,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在去年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鼓励职业学校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参与人才培养。各地多措并举,大力推动产教融合,让更多工匠教师进校园、传授生产一线的新技艺,这对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大有益处。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让技能人才“上讲台”,让在生产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师傅”当“老师”,让他们面对面给年轻学员讲解有关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安全风险及多年的工作经验,由于他们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很多经验来自于自身实践,其讲解往往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指导下,这样的传道受业,无疑是让年轻的学员们站在了他们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飞得更高。

当前,不少企业似乎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身边就有不少的工人“师傅”,他们中不少人还是名闻遐迩的“工匠”;另一方面,又常常为缺少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发愁。推行产教融合,帮助更多有实践经验的“师傅”登上讲台,成为“老师”,让学员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尽快成长成才,早日担当责任。(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