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网红未必“常红” 质量当有保证

发表于 2023-4-13 13:56: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网红未必“常红”  质量当有保证

近日,杭州塘栖古镇景区内的竹筒奶茶店被曝使用霉变竹筒装奶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介入,查封涉事门店。竹筒奶茶的是是非非,在网络上引发争论。

竹筒奶茶可谓是网红界“新晋顶流”,席卷各大旅游景区,占领社交平台的游客照,也成了不少商家的新致富密码。此前就有网友质疑,竹筒茶每日销售量很大,作为容器的竹筒是否能保质保量供应,会不会有回收利用的情况?也有商家和竹筒生产厂家站出来自证清白,拿“行业信誉”担保。此次竹筒变“霉桶”,对消费者的信任无疑是一种伤害,也反映出对此类网红食品的监管亟待加强。

成也网红,败也网红,竹筒奶茶面临的问题并非局限于一店之内。相比别的网红产品,竹筒奶茶胜在制作简单、极易复制。装入茶底,挤上奶盖,撒上干碎,大街小巷都能做,也就导致地区间、景区间虽然产品趋同,但品质良莠不齐,有人打卡难免有人“踩雷”。加之网红食品的流动性较强,很多商家忙着赚快钱,经营资质不齐全。在今年年初的出游潮中,更有部分商家打着别的招牌,店里卖的却是竹筒奶茶,是否合规、如何维权,其中存在质量风险。

平心而论,网红产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有着其生命周期和市场规律,倒也不必过分苛责。跟风入场、市场过剩、优胜劣汰、形成规范,本就是多数“商机”的必由之路,关键是如何维护好这条路上的“交通秩序”。据报道,部分地区的竹筒奶茶的销量趋于平淡,许多商家也瞄上了“竹筒冰激淋”“竹筒酸奶冻”等新产品。竹筒奶茶的本质是容器上的花样翻新,是奶茶市场的细分领域。有业内人士称,竹筒奶茶形成长线生意的概率不大。对其进行适度监管,防止其“忽冷忽热”有一定必要。

对网红产品加强监管,既是在为质量保驾护航,也不失为一种合理引导。市场监管本就是市场秩序的一部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能够有效减少无序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口碑滑坡,敦促不达经营标准的经营者及时退出,从长远看对从业者和消费者而言都是利好。监管不能“一棒打死”,也不能“只监不管”,而是要合理引导各方,让市场规律更好发挥作用,让消费行为回归理性。

从“我在××很想你”被群嘲,到“反种草”的打假潮,再到“网红竹筒”被质疑是“智商税”,可看到消费者对于网红产品的态度趋于理性和实用。有人拿来拍照片,有人留恋竹筒香,网红产品好不好、谁去谁留,终究还是由消费者说了算。用监管让消费者擦亮眼睛,让商家“清醒清醒”,网红产品未必“常红”,但安全和质量当有保证。(默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