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打开视野做强“土特产”
前不久,我市江宁区举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研讨咨询和资源对接会,首次对外推介湖熟太圩丰收谷等17个农业项目,面向全国“抛绣球”。
农业项目面向全国招商,的确是一件新鲜事。这些年,南京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我市连续三年位列第一等次第一名,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五个涉农板块均进入综合排名第一等次。今年2月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立足市情实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具体到各涉农板块,例如江宁,则把“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强市示范区”作为今后“三农”发展目标,并为了对标更高标杆,系统梳理全区与都市现代农业有关联、待建设的重点招商项目,积极对接全国社会资本。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先后察看荔枝种植园、农业合作社,对乡亲们靠发展荔枝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表示肯定。
南京的涉农板块承载着超过60%的常住人口,承担着保障近千万人口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大责任,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功能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起着重要作用。南京科教资源富集,美丽乡村连线成片,城镇化水平较高且空间布局较优,耕地资源较少但市场空间广阔。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必须牢牢把握这些市情特点,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梳理农业重点项目面向全国招商,正是为了“打开视野用好当地资源”。无论是外来的,还是本地的,我们都期待资本和智慧催化南京“土特产”实力越来越强,放大特色、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加快建设综合功能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主体强、产业效益强、竞争能力强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南京力量。(吴云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