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回复: 0

“想你”的风,许是该止了

发表于 2023-4-16 13:37: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想你”的风,许是该止了

“我在重庆很想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重庆”,蓝底白字的深情标语,就是这样的一块路牌,或立于嘉陵江路旁,望见车水马龙;或伫于长江水畔,一眼望去,江水风光尽收眼底。

“我在××很想你”,这阵“风”愈吹愈热,愈吹愈远,“浪漫风”系列路牌出现在各个城市。曾几何时,与“竖立”于马路旁的“一阵风”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或抖音,引得人纷纷效仿,甚至询问这阵“风”在哪里,大排长龙。而如今,这阵“风”却被指出土得掉渣,俗不可耐。这些路牌,既存在得莫名其妙,又无文化底蕴,除了成为一次性的网红打卡点外,怕也留不住消费者的脚步,只会变成一吹即散的“网红风”。

这也正是当下所谓“网红”的最终归宿。东施效颦也好,邯郸学步也罢,一味去模仿,一味地照搬,复制粘贴,本身就失去了自己的意义,没有任何特色,也没有自身长处,最终这阵风也只能消逝在世俗的天空中。

尽管这阵“想你”的风还是给城市吹来了不菲人气和经济效益,却如同微风拂略水面,泛起涟漪,又迅速恢复。过度娱乐化、模糊化的路牌,易致行人车辆方位混淆;网红路牌成为网红打卡点,公共区域扎堆拍照,人员聚集,易造成交通拥堵;网红路牌雷同性、相似性强,各地扎堆出现,不仅不能成为城市名片,还容易流于低俗。

路牌存在的意义本是为人指明道路与方向,然而当打卡和网红变成一种潮流,或许到最后真不知道怎么看路和走道儿了。社会氛围被这种表面的情调和趋之若鹜的消费充斥着,这种伪装的小美好背后,是年轻一代精致表面上亮堂堂的空洞。这不是分享生活的真正表达,而是刺激人们消费这样的生活,使其被一种周围的打卡风气所驱动,最后到达了“只有到此一游,才叫生活”的地步。

城市形象的宣传与记忆、地域文化的底蕴与积淀,不需要浮托这阵“想你”的风去吹遍大江南北。“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的临安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风光,又何须借助直言式告白文案营造情感氛围。持久的生命力来源于深厚底蕴,真正的文艺和浪漫,也不需要路牌上矫揉造作的文字点缀,山川大地,江河湖海,风光无限,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可以。(徐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