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彰显担当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是党提出的重大任务。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贯彻中央部署,把绿色发展方针当作抓发展、谋进步的基本原则、根本遵循,在守护绿水青山、营造发展盛况中彰显担当,展示作为。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把牢大局方向。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当下,各级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很重,发展经济、推动改革、保障民生等等,不一而足,但生态文明建设同样是政治责任,是“国之大者”,在这一点上必须认识到位、清楚明白。试想一下,当我们一边说着践行新发展理念,一边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谈何做到忠诚?一边群众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一边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易发多发,良好生态环境依然遥不可及,谈何民生福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在谋划、推动发展中,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铸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折不扣地把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践行美丽家园承诺,主动带头作为。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美丽家园”,与大自然“打交道”,单兵作战、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其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保护“美丽家园”的宣传者,可以通过田间宣讲、林荫课堂、漫画宣传、民歌民谣、大众媒体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向公众宣传守护生态、保护环境的相关科学知识、法律法规,不断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增强绿色发展、同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增强老百姓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守护“美丽家园”体现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之中。真正做到团结一心,凝聚起严守生态红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的磅礴力量,营造出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落实环境治理要求,守好青山绿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百姓既要生活暖也要生态美。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上发力,以点带面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做好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PM2.5达标。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长制和田长制责任体系,明确镇村两级林长、田长的工作职责,落实好相关工作,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秉持“家园合作、群众参与”的理念,让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百宝箱”青山绿水维护的“实干者”,让子孙后代在绿水青山中共享多彩人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坚信,只要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起来,就能带领广大群众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就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王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