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想写出好文章,不光要写,还要多看。只有读过足够多的文章,看过足够多的故事,才能真正感知到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好故事。 ——村上春树
01
建立分类清晰的素材库。
都知道写作要积累素材,村上春树还会把素材分类,贴上标签。包括随手写下的好句、经典作品的经典意向、甚至书名的想法……这样在需要某项素材时,能立马找到。
02
有明确的对象感。
村上春树会把自己想象成“在洞穴里讲故事的人”,人们围坐在篝火旁,等着听他的故事来度过漫长黑夜。他还会想象大家听故事时的表情,是困惑地皱眉还是好奇地问“接下来呢”,从而确保写作时做到“眼前有人”,不会自说自话。
03
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
正如在洞穴里给大家讲故事,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从而避免听众分神。
04
不断制造惊喜。
这个惊喜不是要“放大招”,在情节上给读者冲击,而是运用写作技巧,去时刻吸引读者。最常用的就是比喻,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连接在一起,让文章瞬间具备动感。比如“喜欢你的程度,就好像森林里的老虎都融化成黄油”,读者看完后觉得生动有趣。
05
有规律地完成写作训练。
即便是顶尖作家,也会遵循严格的日常训练:每天清晨起床,用五到六个小时写作,一定要写满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状态好也会在十页时停下来;状态不好,也必须写满十页。如果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好,就写眼前的风景,总之每天必须完成既定的任务。
06
不纠结完美度,先确保进度。
害怕写错,写得不够精彩,越犹豫越不敢写,结果一直拖延?村上春树在写作前,会给自己定下目标:第一遍写作,不纠结完美度,想到什么全都写下来。可能内容是粗糙的、前后矛盾的,语言也不够精彩,但这些都能之后修改完善。只有先把内容写出来,才能不被“完美主义”拖住写作进度。
07
每次修改只专注一个方向。
怎样确保每次修改后的文章一定比上次好?村上春树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每次修改只关注一个方向,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第一遍只做删减;第二遍只做增补,给文章增加血肉;第三遍只做语言的润色,之后再调整内容的逻辑、节奏等,最后修改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08
只要有人提意见,必会修改。
村上春树对文章的修改,有一个独门规则:只要别人提出意见的地方,一定会重写。因为在他的眼中,没有“写的完美”这回事,别人提出意见,不管有没有道理,这部分一定存在问题。
09
广泛阅读,好作品和不好的作品都要读。
想写出好文章,不光要写,还要多看。只有读过足够多的文章,看过足够多的故事,才能真正感知到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好故事。这样一来,他之前阅读获得的语感、对文章结构的把控力等,都会成为自己的写作标准。
10
村上春树是怎样取书名的?
答案可能会让你很失望:无论是书名还是主人公的名字,其实都是随意取的,并没有精心设计。比如,突然有一天“刺杀骑士团长”这个名字出现在村上春树的脑海中,他就决定把它作为书名写一部小说,至于故事的内容其实和书名没有关系。《1Q84》中主人公名叫“青豆”,也是他某天看到酒馆菜谱上的青豆豆腐定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