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为灾区捐款应量力而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业为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在赈灾募捐活动中,一些大型企业、知名人士等慷慨解囊,成了大家所说的慈善企业及慈善人士等诸多美誉;而那些中小型企业,效益不好工人的工资都勉强维持,捐款也只能尽力而为,难道说这家企业的老总和员工就没有爱心吗?笔者认为,为地震灾区捐款,支持灾区抗震救灾是一种善举,但是凡事要把握好“度”, “大”、“小”都是爱心,“多”、“少”都是奉献,赈灾募捐也当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大灾面前,各尽所能,奉献爱心,这是企业巨头和公众人物的当然之选。多少不限,多捐感谢,少捐亦感激,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灾难面前,我们仍然希望企业巨头和公众人物尽自己所能,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因为社会资源有限,而大企业和公众人物事实上占有了更多资源,但任何人都不应该否认公众和社会对他们成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对于那些向灾区和灾民捐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很多人都会投去赞美和赞叹的目光。但是,从新闻煤炭获悉,在南京一次赈灾募捐活动现场,一笔看起来十分微薄的捐款,却让许多人为之泪流满面。一位老人靠乞讨为生,把自己乞讨来的105元,到银行兑换成挣钱放进了捐款箱。不错,105元,相对于那些高额和巨额捐款来说,真的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当我们知道这105元是出于一位乞讨老人之手,一位在很多人不屑的眼光中生存的老人之手,我想,没有人会不为之动容。
抗震救灾,匹夫有责。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小企业伸出援手,各界人士慷慨解囊。然而,人们发现,有些人、有些知名企业因为捐款数额“太少”而备受指责;而有些人、有些企业因为捐款数额多而被指为作秀。就拿我们单位来说吧,在为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捐款时,200多名职工全员参与,5元、10元、50元、100、200元,累计捐款金额6万余元。我们医院的护士曹丽从玉树地震一开始,一直想为灾区出点力,多次寻找支援灾区的机会,当时我单位为灾区捐款还没有开始,她乘车到距单位60公里之外的邯郸市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她只是我们医院一位临时工,当时每月的工资才600多元。还有一位80多岁的退休老工人听说单位为灾区捐款,徒步5里来到单位捐献100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建设。我认为这位护士和老人捐的不是只1000元和100元,他包含了更多的内容,爱心不是用金钱能去衡量的,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杨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