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建立自动化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孟振,庄钦元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在船舶设备车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开展班组危险源辨识,对班组危险源及危险作业进行分析,做好作业前的风险控制工作。同时改进设备设施,建立安全生产环境。对安全环节改进,建立安全标准,利用工具有效提升班组安全管理,进行班组教育训练的开展,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最终建立自动化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 危险源 风险控制 安全生产管理 
 一、船舶设备车间自动化班组组建
 (一) 班组由来
 在船舶设备车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为了缓解压载水市场日益饱和的生产量引进了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建立了压载水管理系统智能装配产线系统。为使产线顺利导入、稳定运行、自主维护及培养数字化人才,车间抽调各班组骨干人员组建了自动化运维班组。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改造以及配套任务,是一支文化层次高、年轻富有朝气的创新型队伍。
 二、班组危险源及危险作业进行分析
 船舶设备车间自动化班组开展班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的核心。船舶设备车间组织各班组员工对本工位的作业流程、工艺、设备、工具、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危险源和危害因素辨识,按D(风险值)=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评价分级,确定重要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值。部门将辨识出来的工位危险源和控制措施制作成宣传挂画,在班组生产工位处所张挂,增强了对班组员工危险性预知的教育及相应防范控制措施的作用。
 
 图1 危险源辨识清单(节选)[table=116.38%][tr][td=1,2,17] 序号[/td][td=1,2,20] 风险点名称[/td][td=6,1,145] 危险源信息[/td][td=1,2,79] 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td][td=1,2,19] 可能造成的职业病[/td][td=1,2,18] 评价方法[/td][td=4,1,93] 风险评价[/td][td=2,1,40] 风险级别[/td][td=5,1,227] 控制措施[/td][/tr][tr][td=1,1,17] 车间/部门[/td][td=1,1,21] 班组/区域/[/td][td=1,1,33] 项目工序[/td][td=1,1,29]主要危险源 [/td][td=1,1,22]
 状态[/td][td=1,1,20] 时态[/td][td=1,1,16] L[/td][td=1,1,15] E[/td][td=1,1,42] C[/td][td=2,1,19] D[/td][td=2,1,40]  [/td][td=1,1,44] 组织管控措施[/td][td=1,1,68] 制度管控措施[/td][td=1,1,60] 技术管控 措施[/td][td=2,1,54] 应急措施[/td][/tr][tr][td=1,1,17] 1[/td][td=1,1,20] 管道切割自动化设备总控柜柜体 [/td][td=1,1,17] 船舶设备车间[/td][td=1,1,21] 自动化班组[/td][td=1,1,33] 管道切割自动化设备上电[/td][td=1,1,29]控制柜电源 [/td][td=1,1,22]
 人员触电[/td][td=1,1,20] 正常操作[/td][td=1,1,79] 1.设备内部老化爆炸、漏电柜体带电造成人员触电伤亡 [/td][td=1,1,19]2.输入输出电缆松动、变形造成短路造成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伤亡
 3.凝结水使电源柜内部原件短路造成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伤亡
 无[/td][td=1,1,18] 分析法[/td][td=1,1,16] 1[/td][td=1,1,15] 6[/td][td=1,1,42] 5[/td][td=2,1,19] 30[/td][td=2,1,40] 四级[/td][td=1,1,44] 1.按照设备保养记录进行保养和检查 [/td][td=1,1,68] 1.悬挂相应状态标识[/td][td=1,1,60]2.部门级定期维保
 3.严格按照送电断电流程进行设备操作
 1.配电柜内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 [/td][td=2,1,54]2.用右手合闸,身体避开电源设备
 3.一次送电时逐级测量输入电压
 1.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td][/tr][/table]为了做好作业前的风险控制工作,班组可以在作业前开展KYT(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参与KYT活动的人员包括班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工段长和班组成员。在工作开始前,由上述人员集中组织会议,首先详细分析工作步骤,针对每个工作步骤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然后针对每个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后由参会人员达成共识并形成书面材料。KYT活动也相当于是一次教育培训活动,可以使基层班组员工参与到风险分析和控制工作中,更能提高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三、改进设备设施,建立安全生产环境
 (二) 建立自动化工作区域
 对每套自动化产线划分出单独的工作区域,并建立护栏防止非设备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避免了人员误入导致人员受伤情况发生
 (三) 设置安全门锁、安全光栅、急停按钮
 在自动化产线建立了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首先安装安全门及安全门锁,进出自动化产线工作区域只能通过安全门进入,安全门打开,设备设施就进入停止状态减少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同时我们在设备周围设置了七个急停按钮,使操作人员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快速停止设备,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 建立设备负责人机制
 对每一套自动化设备设立了专人负责监管设备运行、保养、维修、安全,将责任人制度落实到位,定期检修设备,避免设备老化发生事故。
 [align=justify]四、安全环节改进,建立安全标准(一)坚持早晚会严抓安全工作
 同时每日进行安全管理视板维护工作,不断更、新和添加各类安全管理内容,对现场出现的安全问题的查找,分析研讨,并记录整改结果,通过目视版呈现各类安全管理经验。
 (二)开展各项安全活动
 制定班组标准化建设的总体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并将目 标分解到每个员工,做到人人参与,全面提高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按照管理手册的内容,还要定期进行班组安全标准化安全日点检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活动,继续推行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安全日历形成动态监管
 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来代表班组当日的风险事故情况,将安全日历放置于车间看板处,并每日进行更新,安全管理结果也通过日历的形式一目了然。
 (四)推进6S管理改进现场管理水平
 全面推行精细化、规范化和目视化现场管理,打造全标准可视化现场。在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现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将现场目视化管理列为现场管理的重点,全面推行本质化安全现场。经过系 统性精细分析的基础上实施现场6S可视化,注重现场6S管理的管理元素、控制符号,通过划分区域、形迹管理、增加标识标牌等手段使现场处于可控状态,通过现场看得见管理。
 五、利用工具有效提升班组安全管理
 (一)将6S现场管理融入班组管理中
 6S管理是班组创建的基础保障,是强化班组各项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在推行6S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制定了隔离钉铆压自动化产线、极芯装配自动化产线、UPVC管道切割自动化产线、电解槽装配产线等范围的6S管理标准及考核细则,引用可视化看板、定置管理等有效工具,使6S管理方法落地生根、发挥功效。通过与现有管理制度的不断融合,制定了了部门巡检制度,各部门主管领导每周两次对其他部门现场管理进行调换巡检,将发生的现场管理问题及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并考核每月第一名与最后一名部门,达到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将全员生产维护(TPM) 融入班组管理中
 坚持设备设施预防维护总基调,在各班组积极开展设备精益保养,将六源查找、 日常点检润滑、OPL、设备故障记录表,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人保养检修,降低设备故障率。修订TPM推进组中自主保全、预防维护的考核标准。自动化班组对自动化产线设备实行“保姆式”管理, 完善设备标识、现场目视化标识,执行设备保全的周计划以及月度计划,对主要设备的故障率、设备综合利用率、时间利用率、性能利用率、故障率进行分析,寻找设备性能低下的根本原因,并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解决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现了高效运行。建立设备维修流程,通过对设备各个单元进行拆解,确定设备零件磨损情况,记录拆解更换零件流程,编制出设备维修手册,方便工作人员后期对设备进行拆解维护。通过对每日故障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每日故障记录及分析,统计每日生产数据,分析故障真因,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分析同类故障,快速排除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手册,操作人员在处理易发故障时耗时平均在5分钟以内,减少了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最大程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将合理化建议改善融入班组管理中。
 利用各种会议、宣传牌板大力宣讲精益合理化建议改善的目的意义,同要求大家掌握精益 改善提案的相关工具及方法,从而保证全员学习、全员参与。同时, 运用“MES”系统,优化申报、审核流程,提高职工参与率,同时选出每月合理化改善案例冠军进行奖金奖励。
 (四)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查找工作环境中的危险点
 提高员工安全隐患意识,以正向激励为主 ,开展班组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技能操作队伍专家选聘等工作 ,并进行现场奖金激励 ,促进班组人员提升能力。
 六、进行教育训练的开展
 班组建设教育训练体系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岗位技能训练
 对新老员工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精益道场对新员工进行单一工位培训考核,考核后颁发毕业证书。对老员工进行多工位轮岗,将单能工向全能工转变。
 (二)专业人员技能提升
 对现场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各类人员水平等级,讲师选取外聘和内部维修工程师和高水平维修工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方法选择理论培训和现场实操的形式相结合。
 (三)建立培训机制
 通过对班组内高水平人才进行选拔,培养出企业内培训师并进行认证考核,企业内培训师要对当前工作流程熟悉并可以提出改善意见并实现,企业内培训师可以批量培训内部员工,逐渐提升班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