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统筹推进旧区改造和历史建筑保护

发表于 2023-5-3 22:28: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统筹推进旧区改造和历史建筑保护

百年张园、今潮8弄、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近年来,上海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实现了居民生活改善,又传承了历史文脉。统筹推进旧区改造和历史建筑保护,并不容易。在中心城区,里弄房屋和优秀历史建筑分布广、体量大,群众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诉求比较高,同时又面临房屋保留保护难度高的问题。

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是上海12个市级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面积约129公顷,被誉为海派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保护区内包含众多名人故居、文化地标以及普通民居,涉及居民达1.5万人。百年来,街巷民居与历史建筑共同构成城市文脉与肌理,呈现出独特的整体风貌。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是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历史关系和空间肌理格局,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推动环境提升。因此,从“零敲碎打”向“整体提升”转变,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对服务内容的需求,拓宽公共文化空间,让文化文脉与城市生活和谐相融,已逐渐成为历史风貌保护区更新与规划工作中的共识。

在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66号,3年前修缮一新的“66梧桐院·邻里汇”受到广泛关注。这里的主楼是一幢设计建造于1932年的花园住宅,修缮前年久失修、功能衰败。为了重现主楼风貌,修缮团队通过清洗和修复,尽可能地恢复这幢建筑最明显的形象特征——山墙上的半露木构架、木构架间清水红墙面及陡峭的红色机制瓦屋顶。此外,为了实现“邻里汇”的整体修缮,提升区域内建筑的活化利用率,设计团队还精心规划了庭院空间。如今走进邻里汇,能见到建筑的一层设有可在此交流、会客或举办小型沙龙的会客厅,能够开展亲子活动,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居民们也可以在此小坐聊天、阅读、看电影;从主楼右侧的小路走进去,还能看到一间“便民理发屋”;临街的社区食堂更是风靡网络,明亮的落地窗镶嵌在红墙之中,居民们惬意地坐在玻璃窗前,一边品尝价格实惠的美味,一边欣赏老洋房与梧桐树组成的美妙街景。

经过整体修缮,位于历史建筑中的“邻里汇”在功能布局上突出公共性特点,在内容植入上考虑更广的覆盖面,房屋的整体布局、空间设计、内容供给做到了“党建引领,功能优化,集聚社区品质服务”,这处可走进、可阅读、可享用的历史建筑在历经百年时光后,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沈晓明,作者为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记者沈文敏采访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