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回复: 6

今日立夏

发表于 2023-5-6 07:58: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微信图片_20230506075515.jpg
立夏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立夏,四月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时节,气温升高,日光渐燥,雷雨增多,炎暑将临,夏季正式开始。

传统中医认为,夏季主“长”,阳气逐渐旺盛,新陈代谢开始增强,人体也需顺应阳盛阴虚的变化,重视养护。

那么,立夏时节,该如何养生,保护身体健康呢?

立夏食补

1.吃一蛋:

蛋类的营养成分高,可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夏季人体容易心火旺盛,鸭蛋性凉,适量食用可去心火,还可补充夏季出汗所需的钠盐,从而补充体力。
1图片_20230506075636.jpg

2.喝二粥:

桂圆粥:养心补脾

桂圆性温、味甘,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其中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等,对全身都有补益作用。

夏季外阳内阴,人体发虚,最需要温补,可与粳米、少许白糖一起煮制,效果最佳。

百合莲子羹:健脾祛湿

莲子可补脾益肾,百合可养阴生津,一起熬制起到养心安神、健脾祛湿、清凉解暑的作用。

若因夏季燥热情绪不佳,烦躁易怒,也可尝试此粥,当做早晚餐来喝,对身体也大有益处。

3.吃三鲜:

苋菜:

《滇南本草》中讲:“ 白者入气,赤者入血。白动痰,赤破血。“

苋菜能够清热解毒,除湿止痢,其分为红、白两种,红色苋菜可驱逐淤血,适合气血不畅的人;白色苋菜能通畅气机,适合体内有热痰的人。

蚕豆:

蚕豆性甘、平,有丰富的胆石碱、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微量元素,可补充身体所需能量、增强记忆力。

适当的食用蚕豆可滋补脾经、胃经,能够发挥出健脾开胃的功效,也有一定的利水除湿作用。

蒜薹:

立夏时节,雨水增多,湿热加重,容易引起感染和腹泻,而蒜薹中含有大蒜素和大蒜新素,是“天然的抗生素”,有杀菌、缓解的作用。

但是,蒜薹不宜炒制过烂,容易破坏其营养结构。此外,肠道消化吸收不好的人少食用,以免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2图片_20230506075645.jpg
4.吃四红:

樱桃:

樱桃是“心之果“,是阳气充足、性温的果子,体质偏寒的人也可食用,能促进血脉畅通,达到气血双补的作用。

番茄:

番茄味酸,能清热解毒、凉血平肝、敛汗、止泻,可防止夏季流汗过多导致的耗气伤阴。

此外,番茄还有美容护肤、促进肠胃消化吸收的作用。

3图片_20230506075652.png
草莓:

草莓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润肺生津、解热祛暑、利尿消肿的作用,其中的花青素对身体也是大有益处。
4图片_20230506075659.png
西瓜:

西瓜甘甜多汁,清凉爽口,可补充身体所缺的水分,也可达到解暑降火的作用。但是西瓜性凉,脾胃不适者要少食。并且西瓜在冰箱中保存不宜超过3小时,存放过久容易滋生细菌。

立夏养生三秘诀

1.安度夏季,睡好子午觉

夏季昼长夜短,人体也需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则为最佳的睡眠方式。

子觉,应在晚上23点之前入睡,7点左右起床,禁止熬夜,因为熬夜费心血,对身体有害无益,只有保证睡眠质量,才能有充足的精神来应对白天的工作和生活。

午觉,则需在中午11点-13点入睡,30分钟左右即可,此时阳气充足,有利于收敛养阳。午休后不要立刻起床,静卧10分钟起床最佳。

中医中讲:“夏气与心气相通”。因此,睡好子午觉,方能缓解疲劳,静养安神,保护心脏,安然度夏。

2.早起晨练,强身健体

中医养生讲究:“冬藏夏放”。

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储备;而夏季则需通过锻炼来增强新陈代谢,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夏季锻炼应以晨练为主、缓慢运动最佳,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需避免过度出汗,时间在30分左右为宜,防止加重对人体的损耗。

运动过后,可喝些温盐水,补充身体能量,也可喝绿豆汤、柠檬水、绿茶等,生津止渴,消暑降温,补充水分。

3.戒躁戒凉,养心安神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季天气燥热,容易烦闷、情绪波动大,生气易怒容易引发心火,易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给身体带来严重负担。

可做些“心静”的事,下棋、钓鱼、养花等,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烦闷躁郁,养心安神。

此外,夏季防暑切忌贪凉,性寒的食物要少食,容易引发腹泻等症,不可洗凉水澡、过度吹空调,夏季寒邪之气进入体内,易导致血管收缩,引发头疼感冒,严重者易发生晕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7:59:47 | 查看全部
立夏养生重点--按摩

1.内关穴:宁心安神
6图片_20230506075835.png
内关穴是保护心脏的要穴,按摩此穴可宁心安神,缓解胸闷、胸痛等症,起到养心通脉的作用。

按摩方式:手指放于内关穴处,向下用力点压,也可旋转按揉,左右手交替,各按揉3分钟左右即可,早晚各一次,有微微酸胀感效果最佳。

2.百会穴:提神醒脑
7图片_20230506075841.png
百会穴是身体阳经和督脉阳气交汇处,按摩此穴可提升阳气,令全身气血通畅,也可提神醒脑,预防夏季疲劳打盹。

按摩方式:双手食指或拇指按于此穴,稍微用力,有酸胀感即可,30秒左右为宜,或绕圈按揉,反复5次左右。

3.劳宫穴:清心火除湿热
8图片_20230506075847.png
劳宫穴位于掌心,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指尖处。

夏季高温暑热会加重心脏负担,此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也可清心火除湿热,理气和胃,镇静安神。

按摩方式:拇指放于劳宫穴,其余四指放于手的背面支撑,用拇指以旋转的方式揉按,一日1-2次,每次20-30秒为宜,左右手交替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00:14 | 查看全部
立夏养生祝福

春意阑珊处,立夏款款来。

真诚的问候,发自内心,暖暖的关怀,送去温馨。

在这个万物繁茂的季节里,将最美好的问候与祝福,送给给最爱的亲人朋友。

愿你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散,幸福的时光,如约而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39:00 | 查看全部
1.   今日,立夏!

2.   2023年5月6日2时19分,我们迎来了立夏节气。

3.   “立”,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

4.   因此立夏,也被称作“春尽日”,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5.   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6.   立夏之后,日照渐长,气温升高,雷雨增多。

7.   草木和农作物都进入旺盛生长期,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39:15 | 查看全部
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我们从小就会背的诗,描写的就是立夏时节的景观特色,画面感极强。

9.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时石榴花开得正红艳,热烈如火,夏日的气息扑面而来。

10.   但如果说初夏有味道,少不了酸酸甜甜的青梅,“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咦~光是想象就已经疯狂分泌口水图片(这个表情形象吧图片)

11.   如果说初夏有颜色,少不了晶莹剔透的“恩桃儿”,“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啧~好一幅动人的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39:39 | 查看全部
12.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13.   蝼蝈在田间鸣叫,聒噪着夏日来临;躲藏在地下的蚯蚓,耐不住掘土而出;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这个时节,万物都主打一种“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的躁动感。

14.   农谚云:“立夏看夏”,到了这时候,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15.   农民们在万物繁茂的夏天,期盼着一年的好收成,立夏至,农事忙。

16.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祈愿丰收,《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39:58 | 查看全部
17.   “立夏吃一蛋,力气长一万。”人们认为在立夏时吃煮鸡蛋,可以增强体质和耐暑,所以,今天想给小编加鸡腿的都注意了,请务必换成加蛋图片

18.   但在有些孩子心中,吃好像并不重要,毕竟他们只在乎如何在“斗蛋”时拿下今年“蛋王”的称号,“来啊,比比谁的蛋壳硬,战吗?战啊!”

图片

19.   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的“五色饭”,又称“立夏饭”,是这个时节的美味,有颜值有内涵,这不得来个三大碗?

20.   吃饱了吧?那就让贴心的小编来给你称体重吧图片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真有这个习俗,叫做“称人”。

21.   万一重了也不要烦躁,毕竟立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很容易上火,这时应当格外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愉快心情。

22.   在饮食调理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在生活作息上,早睡早起、避免疲劳。

23.   时光流转,总有新的故事值得期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