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回复: 0

朋友圈拒发工作信息胜诉之思

发表于 2023-5-10 16:57: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朋友圈拒发工作信息胜诉之思

因未在个人微信朋友圈转发推送医院信息,重庆涪陵某妇产医院的驾驶员陈某,累计被扣除工资10000元,且被解除劳动合同。近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第九批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该案例被收录其中,陈某的诉求获得法院支持。(5月9日人民网)

“拒绝在朋友圈发布工作信息申诉成功并成为典型案例”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公众对“朋友圈自由”的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对某些用人单位强制转发朋友圈现象感同身受,并表示对陈某的申诉行为“狠狠支持”。微信朋友圈,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在线映射。用户在朋友圈发布内容,通过点赞、评论等在线互动,从情感上拉近与朋友们的距离,进而扎紧自己的社交关系网,发挥人际关系效应。随着自媒体不断发展,用人单位与员工作为利益共同体,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呼吁员工在朋友圈进行宣传,也可视为一种双向奔赴。因此,进入职场后,朋友圈中工作信息逐渐增多,也在情理之中。

诚然,在朋友圈分享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存在一定的主观驱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发朋友圈”成为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甚至纳入考核的范围,鉴于雇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权力差值,这些“自愿”分享的背后,难免是员工为了职业生涯而做出的妥协和让渡。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为了能更好平衡社交平台的生活与工作,避免过量的工作内容在朋友圈中霸屏,影响观感,一些人对通讯录中的联络人进行分组划分,通过朋友圈的自定义设置来实现工作信息的“精准”投放。更不乏有人申请注册两个不同的微信账号,用以区分生活日常和工作内容。

如果说这些无间道式的双面表演是雇员对某些用人单位“强制发圈”的无声反击,那么“朋友圈解绑”成为典型案例,就是公众对于某些用人单位随意侵犯私人空间的有力出击。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冒犯”远不止于朋友圈自由。五险一金、双休、8小时工作制……这些写于劳动法中的规定有时都难以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也难怪网络上出现青年群体整顿职场的调侃。事实上,虽为戏言,亦不乏真情实感,毕竟,整改的前提,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期待“捍卫朋友圈自由”这一案例典型“出圈”,能够对相关用人单位产生警示作用。(刘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