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6|回复: 1

小心这种“双心病” 立夏养好心 健康一身轻

发表于 2023-5-10 17:21: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之后天气就会越来越热,中医认为,夏季对应心脏,随着天气变热可能人的心情也会日趋烦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立夏之后尤其要注意养心,警惕“双心”疾病。
  胸闷气急原来是“双心病”
  “熊医生,我又来找你了。”在浙大一院中医心血管专科门诊,56岁的杭州人汪先生(化名)熟络地跟熊福林医生打起招呼。
  原来,3年前的一天,汪先生在睡梦中突然被憋醒,他回忆,当时感觉到特别厉害的胸闷气急,坐立喘大气也没用,甚至需要开窗通风才能减轻症状。警觉的他接连在家附近医院的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就诊,但相关检查都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
  但反复发作的症状仍让汪先生忐忑不安,觉得自己可能有隐疾,便来到浙大一院中医心血管专科就诊,想调理一下。
  “接诊后发现他舌质黯、苔薄、脉细涩,结合症状及既往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考虑是‘双心疾病’。”熊福林医生解释,中医认为“双心疾病”是心脏和心理相互影响,具有类似与不良情绪、心境有关的心血管躯体症状,同时伴(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疾病。当时,对汪先生进行益气活血、宽胸理气法治疗两周后,他胸闷气急等症状明显缓解,夜间能安然入睡。
  这几年来,尽管汪先生症状时有反复,但经过中医对症治疗能明显好转,发作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而最近随着天气渐热,他又感觉有点不对劲,所以赶紧来就医。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立夏阳气升腾,无论大地还是生灵,都在逐渐升温。浙大一院中医科主任吴国琳主任中医师介绍,中医理论认为心通于夏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更有“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的说法。因此,在春夏之交顺应天气的变化,注意保养心脏,清心火、养心血、安心神,平和过渡到夏季,才是正确的立夏养生之道。
  立夏之后天气渐热,如果心火过旺就会出现舌尖红、舌苔黄、脸红、口舌生疮、烦躁失眠、头脑胀痛、便秘、尿黄尿痛、口渴等症状,可通过清淡饮食清心火。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季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否则容易“伤心”。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不能闭汗,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不能过长。
  要避免过度劳累、思虑过重,不宜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散步、瑜伽、游泳、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减少心脏负荷,运动后应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四季中夏天属火,心在五行中也属火,内外相兼,夏天人会特别烦躁不安,发怒生气会引起气血不和。因此,立夏后尤应重视情志养生,力争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养成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
  中午可适当午休以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建议在中午1点钟左右午睡,大约半小时即可。
  立夏后暑热渐重、心火偏亢,通过居家穴位按摩可起到调理作用。建议每天早晚用拇指顺时针揉按神门穴、少府穴、内关穴30-50次。
  治疗不走“寻常路”
  吴国琳主任表示,浙大一院中医心血管专科门诊已有20年发展历史,在中医药诊治高脂血症(血浊)、冠心病(胸痹心痛)、高血压(眩晕)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对疾病都有疗效不错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像我们所熟知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认为其实为痰淤有形之邪沉积于血脉,遵循中医“治病求本”和“未病先防”之原则,运用中医“消法”,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高脂血症的主要致病原因为饮食不节,以痰湿、湿浊及痰淤为主要病理因素,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以脾脏功能失调为主,以升清降浊、调理脾胃之法调节血脂疗效确切。
  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肾有关,从滋阴平肝法和从肝治心法入手,平肝阳、养心阴,也有不错疗效。(浙大一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17:22:28 | 查看全部
小心这种“双心病” 立夏养好心 健康一身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