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回复: 0

艾滋病房里的“00后”护士

发表于 2023-5-13 15:15: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艾滋病房里的“00后”护士

5月10日,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黄小贤在病房里准备给病人抽血。
出生于2001年6月的黄小贤,2022年6月从广西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刚开始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黄小贤说。她没来到这个岗位之前心里也有担忧,“也害怕别人知道我在艾滋病科工作,会被人看不起。”但工作后发现,护理艾滋病病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看到病人病痛不断减轻、甚至可以出院回家,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5月10日,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黄小贤在病房里给病人治疗。
出生于2001年6月的黄小贤,2022年6月从广西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刚开始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黄小贤说。她没来到这个岗位之前心里也有担忧,“也害怕别人知道我在艾滋病科工作,会被人看不起。”但工作后发现,护理艾滋病病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看到病人病痛不断减轻、甚至可以出院回家,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5月10日,黄小贤走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里。
出生于2001年6月的黄小贤,2022年6月从广西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刚开始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黄小贤说。她没来到这个岗位之前心里也有担忧,“也害怕别人知道我在艾滋病科工作,会被人看不起。”但工作后发现,护理艾滋病病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看到病人病痛不断减轻、甚至可以出院回家,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5月10日,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黄小贤(左)在医院庆祝护士节活动中和同事表演中国风服装秀。
出生于2001年6月的黄小贤,2022年6月从广西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刚开始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黄小贤说。她没来到这个岗位之前心里也有担忧,“也害怕别人知道我在艾滋病科工作,会被人看不起。”但工作后发现,护理艾滋病病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看到病人病痛不断减轻、甚至可以出院回家,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5月10日,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黄小贤(前)和同事在医院庆祝国际护士节活动中进行新入职护士宣誓。
出生于2001年6月的黄小贤,2022年6月从广西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刚开始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黄小贤说。她没来到这个岗位之前心里也有担忧,“也害怕别人知道我在艾滋病科工作,会被人看不起。”但工作后发现,护理艾滋病病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看到病人病痛不断减轻、甚至可以出院回家,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5月10日,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黄小贤在病房区走廊和病人谈心。
出生于2001年6月的黄小贤,2022年6月从广西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刚开始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黄小贤说。她没来到这个岗位之前心里也有担忧,“也害怕别人知道我在艾滋病科工作,会被人看不起。”但工作后发现,护理艾滋病病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看到病人病痛不断减轻、甚至可以出院回家,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5月10日,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黄小贤在给病人备药。
出生于2001年6月的黄小贤,2022年6月从广西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刚开始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黄小贤说。她没来到这个岗位之前心里也有担忧,“也害怕别人知道我在艾滋病科工作,会被人看不起。”但工作后发现,护理艾滋病病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看到病人病痛不断减轻、甚至可以出院回家,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5月10日,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黄小贤(前右)在和同事核对有关病人信息。
出生于2001年6月的黄小贤,2022年6月从广西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这个病区的病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刚开始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黄小贤说。她没来到这个岗位之前心里也有担忧,“也害怕别人知道我在艾滋病科工作,会被人看不起。”但工作后发现,护理艾滋病病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看到病人病痛不断减轻、甚至可以出院回家,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