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回复: 0

让种粮农民有甜头有奔头

发表于 2023-5-13 19:35: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让种粮农民有甜头有奔头

国务院新闻办5月11日举行的发布会介绍了“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重点提到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次强调“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释放出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

为支持粮食生产,2004年起我国陆续在主产区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紧跟市场形势新变化不断优化调整。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当下,国际小麦期货价格触及近两年低点,而我国夏粮收购即将启动,新小麦开秤后的价格走势备受关注。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介绍,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1.17元,早籼稻1.26元,均比上年提高2分钱。相关部门还将加强市场监测,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保证夏粮颗粒归仓。这些安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保障农民种粮利益,坚定农民种粮信心,促进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供应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最低收购价就是其中一项。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千方百计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行稳致远。

最近,某地农民在流转的1.5亩水稻功能区种植生姜被铲除一事引发关注,抛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化解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矛盾,提高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引导农民愿种粮、多种粮。农业农村部一篇名为《分类施策妥善处置耕地“非粮化”问题》的文章指出,多年来,一些农民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少种粮或不种粮的现象客观存在。有声音认为,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非粮化”存量,因此强迫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现象不时出现。做好处置耕地“非粮化”工作,必须完善政策体系,既要辅之以义,更要辅之以利,避免操之过急,引发新的矛盾。“辅之以利”和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都体现了兼顾国家“米袋子”和种粮农民“钱袋子”的紧密内在联系。

毋庸讳言,近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刚性上涨,种粮效益有所下滑。提升种粮比较效益,让种粮农民有甜头有奔头,要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措施上重点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在政策上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维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