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回复: 0

平凉市总工会十万职工大练兵结硕果

发表于 2023-5-18 09:15: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讯 据甘肃工人报消息,近日,2023年平凉市“强工业强科技促发展”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实训基地隆重举行,标志着平凉市技能大赛拉开帷幕。

今年,平凉市大练兵活动组委会立足平凉市发展思路,聚焦九大产业链,紧扣“三抓三促”行动,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链,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全年将举办市级技能竞赛12场(次),其中市级一类竞赛2场(次),市级二类竞赛10场(次),涉及62个工种(项目)。比赛结束后,市大练兵组委会将对成绩优异的选手,分别评定为“平凉市技术能手”“平凉市技术标兵”“平凉市优秀选手”,并对各工种前3名选手推荐由省组委会授予“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

近年来,平凉市总工会以职工技能大赛为依托,积极搭建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展示等平台,打造了“十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工程”品牌,参赛单位、参赛职工、竞赛工种逐年增加,呈现出竞赛层面从市级向县(市、区)延伸,竞赛单位从国有向事业和非公企业延伸,参赛选手从专业技术人员向一线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延伸的良好局面,有力地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平凉市把大练兵活动纳入全市人才发展规划,提请市委办、政府办批转“五年规划”,分年度提出大练兵实施方案,并根据比赛规模、层次、参赛人数,区别运用审批、审核、备案的办法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市组委会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出台了《平凉市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奖励办法》《平凉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平凉市职工技能大练兵活动竞赛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大练兵活动纳入党政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去部署,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考核评比检查到位。同时,经联席会议研究,出台了职工在大练兵中技术等级认证优惠政策。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组委会,对当年的大练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并下发《实施方案》,以组委会名义牵头组织大赛活动,有效提升了大练兵活动的推动力度。“十三五”以来,累计举办市级技能大赛86场(次),参赛工种(项目)达170多个,年参赛职工约10万人次。通过大赛,全市131名职工被授予“平凉市技术能手”,227名职工被授予“平凉市技术标兵”,343名职工被授予“平凉市优秀选手”;51名职工通过省上晋升了技术等级。去年,市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系统工会2名选手参加本系统全省技能大赛,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即时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各县(市、区)、各行业、各单位按照“时效性、经常化、广覆盖”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坚持“年年办,年年新”的原则,在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技术比武、技能练兵和比赛选拔活动,在广大职工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促进了职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平凉市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的要求,以党政关注的焦点、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管理的难点、职工利益的关切点为重点,进一步突出竞赛活动的主题。一是围绕市上的主导产业开展竞赛。为了配合市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练兵活动组委会把提高全市第三产业职工队伍技能素质和服务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竞赛活动。二是围绕市上的重点工程开展竞赛。抓住市重大在建项目,开展砌筑工、钢筋工、路面铺油、配电检修、起重装卸、通行费征收项目的技能比赛,并把工程建设与大练兵同步筹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促进了重点工程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三是围绕乡村振兴开展竞赛。充分利用工会组织的优势,在产业集群、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村,把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作为竞赛活动的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动竞赛,有效地拓宽了大练兵活动的领域,丰富了大练兵活动的内容。

比赛范围不断拓宽。从原来以国有企业为主,实现了向非公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的全覆盖,涌现出了一批农民工技术能手。积极开展了农民工拜师学艺、师徒帮学活动,在建筑、餐饮等行业结成师徒帮学对子,较好地发挥了能工巧匠、技术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比赛形式和载体上,从适应型、考核型向提高型转变,从注重数量积累向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转变;由降本增效、合理化建议等向技术革新、技术攻关转化;由重视物质生产向注重人的智力开发、素质提升拓展。形式上采取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分散竞赛与集中竞赛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实地巡查相结合,做到了日有练兵、月有比武、季有高潮、年有成效。(李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