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科技小院赋能,为乡村振兴添新色
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小院”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载体、新引擎,从根本上还是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下功夫,为乡村振兴送人才、送技术、送政策,推动农业跨界融合发展,让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成为神州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要倾听小院青年人知农爱农的动人故事,让更多人在乡村触摸向往的“诗和远方”,撬动产业兴旺发达,鼓起农民“钱袋子”,托举起乡亲们稳稳的幸福。
在小院中寻找诗和远方,人才与乡愁赋予乡村“五彩色”。红瓦青砖、绿水掩映,被赋予色彩的房屋错落有致,处处风景、处处记忆,让我们的内心升起了无尽乡愁,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乡村有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也有让人牵肠挂肚的“乡愁”,在“诗和远方”的追逐中,无数青年人在乡村振兴一线“自找苦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翻滚的麦浪、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的美丽风景成为独特亮点。以青年人才赋能,打造民俗小院、生态小院、戏曲小院、果蔬小院等,为乡村赋予了新内涵,只有跳出乡村发展乡村,跳出农田发展农业产业,才能更好打开更广阔的农村天地。
在小院中勾勒桃花源,文化与产业增添乡村“发展色”。在推动“三农”工作的过程中,“科技小院”为乡村带来了新活力,科技人才、大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以文化赋能、思路创新、特色产业等为乡村“塑形铸魂”。勾勒大家向往的“桃花源”,关键在挖掘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要让更多青年增强“在学中干、干中学,一个科技小院就能服务一方百姓、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区域”的思想认识,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以产业兴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在小院中共谋新未来,科技与数字擦亮乡村“幸福色”。“咱们农村要发展,关键还是得有人,有年轻人”。新时代的乡村,踏上了“会种地”转向“慧种地”新台阶,“科技小院”打通科技与数字服务乡村的“最后一米”,青年人主动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扛牢了建设农业强国的责任,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青年人汇聚在科技小院促发展、谋未来,把看得见的田间地头、农村院落、山水风景等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让更多远在城市的人,能透过屏幕看见多彩乡村,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在乡村蓬勃发展中创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振兴答卷”。
叶长千年茂,根扎大地深。深深扎根于农村大地的科技小院,为更多青年人才搭建“深造”新阵地,以希望的田野为纸张,以拼搏奋斗为笔墨,以创新创造为亮点,为乡村注入更多的动力,铺展乡村振兴“斑斓画卷”。(作者:婧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