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回复: 0

“社交卡顿”现象值得关注

发表于 2023-5-18 15:45: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社交卡顿”现象值得关注

近日,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一项针对18~35岁青年的调查显示,64.2%的人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其中26.7%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在线下社交中有障碍,17.0%的受访青年感觉在线上社交时存在障碍,20.5%的受访青年感觉在线上线下都有社交问题。仅有三成青年认为自己没有社交困难。

“社交卡顿”不同于之前大家常说的“社恐”。两者的区别在于“社恐”是天生就对社交有一定恐惧感,说白了就是不喜欢社交。而“社交卡顿”更倾向于在社交过程中,出于主动或被动原因,拒绝和他人交往、避免参加社交活动的一种倾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个人选择拒绝社交。这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到出门社交前在化妆、穿搭上耗费的精力,大到在社交场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式与对方交流,都成了格外耗费精力的事,年轻人不愿意为无意义的社交付出太多精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自信,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好、表达不够好等原因,在社交时出现了自卑情绪,造成在社交过程中沟通感觉不太“丝滑”,进而压抑自身社交渴望,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退缩和回避。

对于那些想社交但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社交的人来说,需要社会各方和高校教育给予助力,帮助年轻人提升社交能力,让“卡顿”的社交回归本真与顺畅。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那些不愿意主动社交的人的意愿。因为社交在本质上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有话题就聊,没话题也不用强忍着尴尬聊,这才是社交应有的状态。

另外,当下各种类似“社牛”“社恐”的标签,也让社交的功利性不断加强,让大家对社交充满焦虑,这样一来更会加剧人们在意“社交卡顿”的心理。因此,抛开为什么而社交的功利因素,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回归自然本质,也不失为解决“社交卡顿”的一个办法。(吴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