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回复: 0

基层调研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

发表于 2023-5-18 16:18: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基层调研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我们要深入领会其中的“方法论”。

近段时间以来,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正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中办颁发的《方案》也明确强调,调研工作“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调研”。怎样才能戒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中的方法论之一,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

在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当然有其深刻的时代大背景。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时期,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矛盾显现,所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着力破解复杂问题,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研工作的初衷。而在中国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伴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因此,“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必须牢牢掌握的“方法沦”。

没有坚持问题导向的表现很多。

一是没有抱着问题意识去调研。调查研究中没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敢正视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有的表现为浅尝辄止,没有把问题看深看透;有的表现为偏听偏信,没有辩证思维,把握不住产生问题的前因后果;有的表现为避重就轻,缺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二是没有精确捕捉和发现具体问题。在实践中,有的调研表现为身到心未到,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有的表现为形式主义大呼隆,一级带一级,前呼后拥,动静大、效果低;有的走“精品线路”,眼里只有“盆景”、没有风景,只见“高峰”、不见群峰;有的预设结论、按需求证,将矛盾产生的因果倒置。

三是没有将解决问题置于核心地位。所有的调研结果,最终都应该归结为解决问题。但在实践中,有的调研表现为重过程轻结果、建议多措施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解决不了具体问题;有的表现为追求调研工作有没有被媒体报道、被领导看到,只求表面光鲜、过程热闹、报告炫目;有的表现为主观主义,侃侃而谈、坐而论道,将调研结果写得妙笔生花,推广起来却完全不符合工作实际。

基层是各种矛盾问题的集散地。一方面社会管理制度在基层有延滞效应,管理的触角难以在基层有效延伸,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容易突显。另一方面,基层人口构成复杂,利益分化多元,群体之间容易产生人际纠纷和矛盾,引发的问题也就更多。由于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最后都要体现在基层的发展效果上,因此,能不能精准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就是我们所有调查研究工作的考卷。

我党历来有调查研究的好传统,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也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将这次调查研究工作当成大事来抓,真功实做,力戒各种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才能真正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汪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