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回复: 0

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

发表于 2023-5-18 20:32: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驱车行驶在辽宁丹东凤城市的蜿蜒山路上,你总会与美景不期而遇。5月初,青葱翠绿的山林间,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绽放,宛若粉扑扑的胭脂,一层层地点缀在山峦。极目远望,桃红李白海棠盛开,在阳光下争奇斗艳。
  近年来,凤城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足功夫,持之以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宏伟蓝图,始于生态振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凤城乡村的发展变化。不搞粗犷式发展,不做“先污染后治理”,凤城市立足“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条件,科学划定生态、生产和发展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经过10余年山地绿化,凤城市已有林地面积6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4.5%,位居全省第二。一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态宜居的绿色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田野里,一间间大棚整齐排列,蓝莓、小柿子、葡萄挂满枝头,承载着农民们丰收的期盼;山坡上,一株株果树花开正盛,桃树、梨树、李树成群连片,游客们散落其中,畅游留影;密林中,一棵棵树木枝繁叶茂,林下参、山野菜、板栗树茁壮成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凤城市充分发挥“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激发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经济活力。
  从赛马镇的矿山重披新绿,实现由“煤”到“美”的转变,到大梨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一年四季精彩不断,再到岔路村“飞地经济”让特色农产品驾船出海,今天的凤城,乡乡有产业,村村有特色。各地因地制宜在发展富民产业中各显神通,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生态秀美,产业兴旺,农民富足。乡村,这一承载着许多人回忆与牵念的地方,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迸发着耀眼的光芒。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8日 0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