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随着河南油田重组改制的持续推进,一些单位关、停、并、转。在人员分流安置过程中,直接影响着这些单位人员的前途和命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也曾彷徨、焦虑甚至是惶恐过,但是,为了配合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最终他们以大局为重,离开多年熟悉的工作,以新的姿态走上新的岗位,迎接新的挑战。原华油集团金利公司某办公室主任,现在已成长为一名采油熟练工的雷丽便是他们中间的一位。
“我无悔做一名工人”
——记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井楼油矿采油五队转岗职工雷丽
常言道:30而立,40不惑。对于雷丽来说,当她所在的原华油集团金利公司关停那年,她正好40岁。40岁,说小不小,说老不老,以后的路该如何走,她心里没底。当时,公司所有员工都面临着安置去向问题。在等待人员分流安置的过程中,雷丽和大多数职工一样,经历了彷徨、焦虑、惶恐和期盼。他们不知道未来的路会通向何方。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漫长的等待中,最终安置方案尘埃落定,女职工45岁、男职工55岁以下,一律到生产一线--采油二厂工作,工作岗位全部为采油初级工。方案公布后,大家都感到与预想的分配期望值大相径庭。他们不仅要离开多年从事的工作,而且工作环境、工作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时的雷丽,思想包袱异常沉重。自己年龄偏大,体能方面能否经受得起一线艰苦的环境考验?隔行如隔山,从未接触过采油知识,能在不惑之年再去承接全新的工作吗?一向都因乘车晕车而至身体遭受痛苦不堪的折磨,如果去了二厂工作,每天都要往返近百公里的上班路途,身体能承受得了吗?孩子还在上小学,正是需要父母为其料理一日三餐、日常起居的年龄,放手对孩子们的日常照顾行吗?从机关到一线,角色的转变,心理的落差,能够使自己再投身于新的工作岗位吗……
一个个问题摆在前面,是去?是留?让她思想斗争,难以决择,也成为那段时间痛苦的煎熬。丈夫看出了她的心事,劝慰说:“如果受不了那份苦,咱就别去了,在家照顾孩子,虽然收入少一点,但是咱们节俭一点,日子还是过得去的。”年迈的父母也为她工作的事愁眉不展,恨不能为她分忧解难,这愈发让她的心情郁闷到了极点。
难道让自己一味沉沦,那只能使心情更糟。一段时间的迷失过后,雷丽开始了理性地思考。她明白,企业改革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转岗是改革的需要,是顺应潮流。作为企业改革浪潮中的一分子和一名企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只有从大局利益出发,把个人诉求融入到改革的大局中,才能为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献出一点绵薄之力。
理清了大的思路,雷丽的思想渐渐明朗起来,由过去的抵触情绪悄悄地开始了转变。一线是苦是累,但是可以把转岗当作是人生的一次磨炼,一次考验。虽然换了全新的工作,但是别人能干的,自己一定也能干得差不到哪去。不能周全地照料家和孩子,就当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从过去的管理者转换为一名普通工人,更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态,重新定位自己,一切从头开始。
思想一变天地宽。雷丽感到豁然开朗,挡在前面的问题不再成为问题,她每天不断地给自己鼓劲: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轻言放弃不是自己的个性,别人行,自己一定能行!
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
2009年1月,在经历了报名、招聘、集中教育培训、考试和艰苦的知识充电后,雷丽被分到了井楼油矿采油五队14号计量站。
第一天上班,她清楚地记得,由于晕车,胃里翻江倒海,下车就像得了大病一样。刚到站上,样桶,管钳、温度计、压力表,这些采油工每天巡井都必须用的东西,在她的眼里是那么的陌生。站长张超峰看到她一脸苍白,就说:“雷姐,你身体不适,要不,你今天不跑井,在站上休息吧!”一向不服输的雷丽一听要被比自己年龄小得多的站长照顾,感到有些委屈,什么也没说,提起样桶跟着师傅毛晓春巡井去了。走到楼31425井,毛晓春看看这儿,摸摸那儿,最后,把油井停了。雷丽奇怪地问:“怎么把井停了呀。”“临近的井需要注汽,如果发生汽窜,会诱发井喷。”毛晓春耐心地给她讲解。“原来做采油工不只是到野外转一圈,回来填几张报表就完事,里面大有学问呀!”巡井一圈下来,雷丽愈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来到这里,就要做一名合格的采油工。雷丽暗下决心。于是,从那一天起,她拿出多年来不服输的劲头,找来《采油工》、《油藏工艺》等专业书籍,每天回到家,安顿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就坐下来学习采油工知识。凡是和工作联系紧密的,她都记在本子上,无论是在上、下班的车上,还是在巡井的路上,她的笔记本始终都放在身上,随时可以拿出来学习。对于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记忆力减退,学习新的东西并不容易。她就一遍一遍地反复记忆,一遍不行十遍,直到记住为止。对于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并认真地记录。就这样,雷丽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采油工的初步操作技能,并取得了上岗操作证。
去年4月份,当雷丽听说油矿要举行采油工技术对抗赛和争优赛后,主动要求报名参加。她认为这是检验自己技能水平的好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参赛提高自身技能素质。正当她满腔热情投入紧张学习时,丈夫突然生病住院了。“即使有再多的困难,我相信能处理好,自己一定也要坚持下去。”面对困境,她不断地给自己打气。那段时间,雷丽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丈夫、孩子,还要挤出时间学习,她与时间赛跑,与意志比拼。就这样,她始终如一地坚持着,最终取得了技术比武第八名的成绩。虽然成绩不是最好,但是大伙都知道,这个成绩对她来说已是弥足珍贵,来之不易。
她的目光不再闪烁
“任何困难和障碍只是一种挑战,转岗经历让我再次验证了这句话,我在战胜它们的同时,不仅获得了自信,同时也收获到了一份体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两年的工作中,组织的关怀,家庭的温馨,心灵的坦然,精神的放松,再加上不懈的努力,让雷丽对工作充满了无限的动力。如今,雷丽已经成长为一名熟练采油工。每天,当她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大踏步地走在巡井路上,轻松自如地完成工作任务时,幸福的微笑不知不觉总是荡漾在脸上。
踏平坎坷是坦途。一路走来,雷丽有辛酸、有泪水、有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她战胜了几十年来困扰着的晕车病痛,体能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她学到了全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一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熟练的采油工;同时,她也结识了一群勤劳朴实、为稠油生产默默奉献的石油一线人;她时时刻刻沐浴到了来自井楼油矿这个大家庭带赋予的缕缕温暖阳光。
“艰苦的工作环境也许会加速容颜褪色,但是始终不会改变的,是我对生活、对工作的认真与热爱、感恩与珍惜。”雷丽动情地说。如今,当再有熟人、朋友用同情的目光询问她:“还在干采油工作吗?”她的目光不再闪烁。她会从容、自信地告诉他们:“我无悔做一名采油工。” (谢玉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