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激发科普活力,播撒科学种子
3D打印运动鞋、竹钢、航天种子……5月20日,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近300个新奇有趣的最新科技成果展项悉数亮相。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式在这里举行,同步举办的主题展览,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双碳”科技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和北京市科技成果,力求打造一场全民科技盛宴。
科技活动周是激发科普活力的重要手段。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20日至31日在全国各地展开。本届科技活动周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通过“云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广泛营造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大国重器”激发科技自立自强动力。“大国重器”牵涉国脉国运,关系民族盛衰。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飞机,天宫、神舟、天舟、嫦娥、长征系列火箭,量子调控、铁基超导……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科技活动周,一批“国之重器”以微缩版的形式集中亮相。这些“国之重器”令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同时使公众认识到“大国重器”来之不易,是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肩负重任、潜心科研,用爱国情怀、学术造诣和科学态度铸就的。“大国重器”教育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青少年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国之重器,牢记时代使命、勇攀科技高峰,向科技自立自强奋进,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造美好生活,坚定“科技为民”价值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创造美好生活离不开科技创新。无人农场运用北斗农机,实现了小麦耕种、管理、收割100%机械化,解放了劳动力;全新人工智能诊断技术辅助医生快速、准确判读CT影像;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云计算平台,不断吞吐着海量数据,支撑几亿人同上网课;农作物种子搭载航天器升空、经历空间诱变,再由农业育种专家筛选培育出新品系、新品种……科技点亮美好生活,新时代以来,我国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从衣食住行到上学就医,科技创新便民惠民,让一道道未解题得到破解,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要通过科技活动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去发力,有效匹配民生需求和供给,用科技改变生活、创造美好生活。
全面联动让科普足迹更深更远。提升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科普的足迹需要延伸得更深更远。在活动周期间,科技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和地方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开放日等轮值主场活动,组织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技列车行、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等群众性科技活动;相关部门将同步举办金融科技周、农业科技周等特色活动,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社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各地将以云上展厅、线上直播等多形式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举办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为科学教育做加法,充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积极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科学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要以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契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聚焦科技前沿开展针对性科普,让公众在参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融合。(向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