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提防“教育焦虑”背后的套路

发表于 2023-5-25 21:32: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提防“教育焦虑”背后的套路

在互联网上编造散布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的不实信息;一些校外机构组织小升初“秘考”,采取线上报名、酒店考试,一场收费399元……记者调查发现,升学季临近,一些个人和商家通过煽动焦虑情绪、虚构身份、捏造事实等方式误导、欺骗家长和学生,牟取不法利益。(据5月23日新华网)

贩卖“教育焦虑”已成为一些不良商家带货牟利的工具。2022年,抖音教育创作者整体规模增幅超90%,粉丝数小于1万的普通创作者不断涌现,并持续高速增长。据媒体报道,此类账号长期运营,可收获部分稳定的粉丝群体,进而最终转化为带货、流量提成等变现能力。一些自称孩子是“高考状元”“985名校”毕业的家长,看似分享升学政策、教育理念,实则带货绘本、玩具等。应该说,吸粉带货本身无可厚非,是常见的互联网营销手段,但是,当这种网络营销以大肆贩卖“教育焦虑”牟利时,就存在诸多不恰当不合规之处,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

稍作研究不难发现,贩卖“教育焦虑”带货之所以能得逞,很多是利用群众在教育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道理很简单,由于缺乏相关话题正面信息的及时引导,时下一些网络直播账号,抓住家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可怜父母心,炒作相关教育话题,贩卖“教育焦虑”,一些家长在危言耸听中少了理智、多了担忧,进而一步步掉入这些主播、账号炒作的陷阱。

有效遏止贩卖“教育焦虑”的不良倾向和风气,相关主管部门除了要及时依法依规对不守规矩的账号主播进行查处和打击外,更关键和紧要的是,要与时俱进鼓励、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话题专业主播和账号,用全面、科学的政策解读,及时拨乱反正以正视听,让恶意炒作者失去炒作的空间和条件。

在具体操作中,不妨让教育主管部门、公立学校开设相关网络平台账号,积极制作教育话题视频,尤其是针对一些被恶意炒作带偏的教育话题,积极向社会及时推送,以正视听。如此,正面教育话题风劲,恶意的贩卖“教育焦虑”主播和账号就难以为继,进而以此带货牟利的现象也就失去土壤,不足为虑了。(余明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