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治理垃圾短信需持续发力
据报道,近日,某女演员发布视频,称其孕期及生产后,丈夫多次收到涉黄短信,怀疑个人信息被泄露。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跟评,称自己在妻子孕期注册母婴App后,也曾多次收到此类短信或被月子中心、月嫂公司的短信骚扰。还有网友反映称,在购房、购车之后,个人信息被装修公司、家具卖场、保险公司等获取,然后频繁遭遇垃圾短信。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度,垃圾短信的类型分布中,广告推销短信最多,占比为94.9%。这一比例,在2020年第一季度为92.2%。可见垃圾短信已然泛滥成灾,且愈加疯狂。泛滥的垃圾短信不仅让用户不堪其扰,而且严重损害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值得注意的是,垃圾短信发送成本低、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已经被黑灰产业利用,成为传播诈骗类短信的重要渠道,而群发平台、群发器、改号软件、伪基站等新科技元素也让垃圾短信“如虎添翼”,防不胜防,严重影响法律威严与社会安宁,成为公共治理的热点和顽疾。
治理垃圾短信是一个牵涉多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政府各部门要压实责任,主动出击,形成监管合力,打造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的执法监管机制,大力规范电信运营商、企业的经营行为,对肆意骚扰他人、欺诈民众、侵害公共利益的不法行为,露头便打,决不手软,全力遏制垃圾短信。
运营商、相关企业则要承担起基本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等安全技术的研发和部署,对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等关键节点做好防护工作,有效降低“内鬼”和不法分子窃密风险,全面提升垃圾短信识别和拦截能力、做好垃圾短信溯源核查工作,畅通投诉、维权机制,依法守住信息发送渠道的关口。
消费者也要注意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密切注意个人信息用途,要注意隐私条款或者协议内容,看清楚勾选协议内有关个人信息使用权限等内容,养成非必要不提供、不明链接莫点击的良好习惯。多方合力,标本兼治,使垃圾短信逐渐失去市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与社会稳定。(斯涵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