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回复: 0

识别AI骗局,炼就“火眼金睛”

发表于 2023-5-26 15:41: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识别AI骗局,炼就“火眼金睛”

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公告,面对利用AI技术的新型骗局,广大公众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据5月24日澎湃新闻)

这则公告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ChatGPT等AI技术风起云涌,成了信息科技领域的热点。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也动起了歪心思,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近期,包头市公安局就发布了一起使用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据媒体报道,不法分子通过声音合成、AI换脸等技术,伪造成特定人物的声音与形象,实时与他人进行视频通话。更换后的面部表情自然,可以以假乱真,能够冒充他人身份联系被害人,博取被害人信任后实施诈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许多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挖空心思钻空子,在AI技术的辅助下,绘声绘色的诈骗让更多人“中招”。中国互联网协会提示,要做好个人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并提供了具体的对应之策: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止信息泄露;陌生链接、陌生软件、陌生好友、不明二维码、手机屏幕共享要时时防范;远程转账务必多重验证,把好“钱袋子”……只有这样,才能筑牢信息安全的“篱笆”,有效防范诈骗分子利用新技术行骗。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也必须承认,这条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人工智能时代,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信息获取权限,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数字时代,万物皆媒。眼见未必是真。防范AI骗局,除了要养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恪守信息保密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擦亮双眼,不断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古往今来,“贪小便宜吃大亏”酿出无数苦果。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勿轻信各种骗局,透露个人敏感信息要认真核实,涉及财产安全要更加谨慎,如此,才能避免“AI诈骗”乘虚而入,以免悲剧发生。(关育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