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回复: 1

【助力写作】夸张的艺术感染力(二)

发表于 2023-5-27 14:00: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雄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5月18日   06 版)

  3.出行场景的夸张

  《红楼梦》中描写过许多出行场景,如丧葬礼仪、和尚祈福、道士打醮等,很奢侈、很宏大。这些场景都有着很明显的夸张。

  第十三回,秦可卿丧葬出行场景。“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哄哄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第十四回,“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这哪里是国公之家重孙媳妇的葬礼呀,分明是皇后、皇太后的国葬。显然,曹雪芹试图借助这种夸张的场景描写,道出贾府败落前的气势与威严,与败落后的贾府形成反差。

  4.人物处境的夸张

  人物处境,也是一种小说场景。通过对人物处境的夸张,暗指所忌,烘托主题,推进情节。

  第十八回,贾妃将皇宫形容为“不得见人的去处”,显然是一种处境的夸张表达。暗示了贾元春进宫后生存环境的恶劣,在显赫声势、华贵仪态的背后,是空虚精神、尔虞我诈、脏污至极。皇宫给了元春的金碧辉煌,却隔绝了她人世间的天伦之乐。皇宫里的险恶处境,只有元春亲历了才能知道,留给读者的是猜想和思考。

  第九十五回,元春之死,终于揭晓了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谜底。身处宫闱之争、权势之斗的险恶环境,导致了元春的必然悲剧。写乐景中的哀音、盛世中的衰亡,正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

  第六十六回,柳湘莲悔婚。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柳湘莲这番话,自然是对尤三姐所在处境的夸张,直接将人的德行与生存处境联系起来。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更何况人?这既是一种暗示,也是正直人的直觉,更是对封建社会贵族生存环境的批判。

  5.乐悲场景的夸张

  小说中欢乐、悲愤的场景,是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其夸张表达的意义在于,渲染气氛,激化情绪,活跃场景。

  第二十六回,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林黛玉十分伤心。“原来这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黛玉悲伤的哭泣,引得落花满地小鸟惊飞,不忍再听,无疑是一个夸张的场景。花鸟动情,与黛玉同悲同泣,这种拟人化夸张,气氛深沉,触景生情。对人物心理的剧烈震荡,动人心弦。

  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用团扇形容蝴蝶之大,显然是夸张表达。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团扇扇面,直径都在17厘米左右。用如此大的团扇比喻蝴蝶,显然十分夸张,意在突出蝴蝶,强化欢快的场景。让人物活动与翩翩飞舞的蝴蝶融合,构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生活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27 14:00:36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