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静
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的评论员文章。文中讲道,今天的中国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两会代表、委员纵论国事,报刊杂志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新闻评论跟帖动辄上千…… 但是,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中难以浮出水面,有些声音是“说也白说”无法解决,形成了“沉没的声音”。
不难看出形成“沉没之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少数领导不愿、甚至厌烦倾听,因为他们可能听见的会是各种纷繁复杂的利益诉求,而不是一串美妙和谐的音符,所以就“耳不听心不烦”。另一方面则由于民声诉求未被及时解决,被压抑的情绪未被有效疏导,造成民怨的堆积和堵塞,从而形成“言塞湖”,给社会和谐稳定埋下了重大隐患。
所以,打捞“沉没之声”,领导者就需侧耳倾听民声。在近日公司召开的节约用气奖励办法听证会上,我们看到了民意被尊重、民声被倾听、民生被关注的事实,公司广开言路,推开了表达之窗,而参与听证者也纷纷发表观点、意见。会上公司领导还表示,以后凡涉及重大的民生问题都要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和收集民意,以及时疏通“言塞湖”,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
所以,打捞“沉没之声”,民声诉求更需被及时解决。“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这是很多领导干部存在的一种维稳思维,这也导致官权漠视民权,民生诉求吃“闭门羹”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公司每月15日的下访接待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完善健全的信访制度保障了员工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地被解决和答复。
众声喧哗,稳定压倒一切,就更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细心倾听民声,更及时地解决和疏导“未被满足的诉求,未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打捞起那些“沉没的民声”,才能为企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稳定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