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回复: 0

为救人放弃登顶,是真英雄

发表于 2023-5-28 13:45: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为救人放弃登顶,是真英雄

在湖南登山队凯旋归来的消息中,这条救人故事闪烁着别样的光。湖南省体育总会在贺信中称赞两位救人者“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高大情怀”,众多网友也为他们点赞。

范江涛和谢如祥的行为之所以感人,在于他们超越了“是登顶还是救人”的两难,从人性的立场作出了选择。这实属不易。登顶珠峰是登山者的极致目标,甚至是一生的荣光,他们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准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本。在顶峰近在咫尺的情况下放弃梦想,这是可以想见的残酷。

有人说,在海拔8000米以上,无法施以援手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登顶珠峰之途,气候和环境恶劣,人体负重前行艰险异常,体力和氧气能自给已不容易,并非所有人都有救援能力。正如有网友透露,当时,前述遇险女性登山者的领队已经对她放弃了救援。

这些前提,更凸显了范谢二人伸出援手的崇高境界。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余力也必须救人,但如果有能力救人,那么救援就是一种无可摇摆的必要。事实上,那天,还有其他两名登山者被救出,被带到安全地带。这也说明,救援意识仍据主流。

在登山者面前,实际上有两座高峰要登。一是山的顶峰,二是人性的顶峰。山的顶峰要登,人性的顶峰也要登。当一个登山者上到“最高处”,却留下“见死不救”的遗憾时,这种体验是不完美的。而如果为了救人而搁置登顶计划,虽然心有不甘,但这种经验一定充满了激越的获得感。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传统文化语境中,这种获得感可能并不亚于登顶的狂喜。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未能登顶而返回的两位救人者,并没有“登顶”失败,他们成功地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体恤感染了更多的人,“珠穆朗玛峰情怀”也被打上了一道光环。

值得提醒的是,有报道说,当前,登顶珠峰成为一种热潮,以至于过度商业化。只要钱到位,甚至可以被抬着登顶。理性来看,攀登雪山是个极限运动,对个体的素养考验甚大,绝非人人都可为。近年来多人殒命途中的事实说明,登雪山的喧嚣背后,可能暗藏着种种危机。拂去山峦令人迷恋的烟云,我们仍然应该建立和保持一种正确的评估机制,使得那些无谓的冒险冲动被理性阻止。(伍里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