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多些“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
《亢仓子·训道篇》有言:“人有偏蔽,恶乎不自知哉?是故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时反省检查自己,就像知道自己经常会有缺点过失那样;凡事要多向内,从自身找原因,做到事事严于律己、求责于己。
检身常若有过,是一种克己律己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及时发现自身短板、弥补缺陷的有效途径。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凡事从外界找原因,用“放大镜”看外在的问题,在出现矛盾问题时,诿过于外物或他人,而有意回避或忽视自身的不足;有的缺乏揭短亮丑的勇气,以“鸵鸟心态”对待己过,找自身问题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习惯于把大问题看成小问题、把小问题看成没问题,凡此种种,都是党性不强、境界不高的表现,与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养成、人品官德格格不入。
检身常若有过,就能够把小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犯更大的错误。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误入歧途,关键在于没有自觉做到“检身常若有过”,缺乏正视缺点过失的勇气和态度,对自身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而不自知,导致小管涌演变成大塌方。唯有时时检视自身不足,客观审视和评价自己,不回避矛盾问题,不掩饰短板缺点,坚持“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时时拂拭思想灰尘,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为人为官之路才会少走弯路、错路,干事创业才会少有偏差、失误。
检身常若有过既是一种认识态度,也是一种修身律己、求责于己的宝贵思想品格。周恩来同志在《我的修养要则》中写道:“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责于己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折射的是一种胸襟、一种豁达与坦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检身常若有过还是一种好习惯,多沉下身心搞好自查自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和层次,去查找、观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就能随时看到自身的问题;多跳出自我来剖析自我,就能把发现的零散问题进行条理化、系统化梳理,去粗取精查找自身带有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粗浅的自我认知深刻化,零散的问题系统化。因此,党员干部要有“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多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陈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