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回复: 0

栽赃式维权 聪明反被聪明误

发表于 2023-5-30 14:53: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栽赃式维权 聪明反被聪明误

羊毛虽好,可不能恶意“乱薅”。话说武汉的一名大学生袁某,在网络上购买一些虫子,放到自己网购的零食里面,然后向客服投诉进行索赔。两年来,袁某共向某家零食企业反馈了43个“有问题”的商品,获赔7800多元。近日,袁某已被武汉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刚开始,袁某自以为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袁某恶意索赔的灵感源头始于一次网购零食经历。当袁某在食品包装内发现一个微小不明物体后,他尝试向商家索赔,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赔付金。袁某初尝甜头,欲罢不能,利用不同的账号、不同的购物地址向商家索赔。

当下,在食品销售及外卖领域,因食物中掺杂异物而后恶意索赔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顾客在食物中吃到异物,可据此向商家要求数倍的赔偿。这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应有之义。只是没有想到,这一权益被某些存心不良的人利用,进而成为向商家索赔的工具。

稍加分析,袁某的套路并不高明,为何却能一次次得逞?原因说来也不复杂:此类交易脱离了商家视野,无法提供抗辩证据。如果金额不大,通常情况下商家就会选择“花钱消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这种无奈选择,实际上是一种纵容,会被一些不法分子继续滥用。

显然,这种滥用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一些恶意维权者尝到甜头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诸如袁某就发展演变成“栽赃式维权”。这些人采取栽赃、碰瓷等手段,故意陷害商家,以期获得赔偿金。这种以不当获利为目的的恶意索赔,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已经从耍小聪明薅羊毛,走向了违法犯罪的边缘。

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辞。根据相关律师分析,恶意索赔涉嫌敲诈勒索罪,这是非常严重的法律指控。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报道中的袁某,其操作多达43次,面临的惩罚肯定不轻,这跟头可是栽大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维权索赔,应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恶意索赔逾越了法律红线,伸手必被捉。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素养。利益面前,袁某丧失是非判断,耍起小聪明,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陈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