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回复: 0

警惕AI技术背后的隐蔽角落

发表于 2023-5-31 12:13: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警惕AI技术背后的隐蔽角落

换脸、变声,移花接木,以假乱真……当前,AI技术正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创造数字技术生活,为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和变革。

然而,在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背后,存在着隐蔽的黑暗角落。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进行违法犯罪,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公安机关在对此类犯罪给予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向公众发出预警。

从眼下已经出现的利用AI技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来看,其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形式:一是骗子用AI换脸技术,伪装成受害人的熟人、朋友,通过视频通话,进行信息确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二是骗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来提取声音,获取素材后,利用AI技术进行声音合成,然后用伪造的声音欺骗受害人;三是骗子利用AI技术分析公众发布在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根据所要实施的骗术对人群进行目标筛选,个性化定制诈骗脚本,从而实施精准诈骗。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AI换脸技术若做到融进视频通话中,并达到不卡顿、肉眼难以识别的真实质感,在技术上并非易事。同时,AI换脸换声技术如果被用于诈骗,骗子还必须对被换脸人的外貌、声音、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和受害人之间的关系等非常熟悉,否则很容易露出马脚。

当然,技术本身无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利用。AI技术的应用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伦理规范。为规范AI技术的合法合规使用,今年1月开始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人脸生成、替换、操控,合成人声、仿声等都有明确约束;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AI伪造进行了全面规定。

我国各地公安机关出重拳、全链条严厉打击利用AI技术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对社会公众来说,针对“变脸”“变声”诈骗,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向他人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不在社交平台过度分享个人的动图、视频,一旦发现自己有被骗风险,及时报警求助。

归根结底,在使用AI技术时,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使其更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蔡小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