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77|回复: 7

[过往话题] [参论]应对通货膨胀,涨工资还是控制物价?

发表于 2011-6-11 10:25: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版主按】今年以来,全国十多个省市已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7%左右。央行新近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有舆论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以及低保标准的提高,将加重通货膨胀。对此,有人认为,现在生活水品提高了,涨工资应该,物价上调也很正常,收入提高当然花销也就大了。也人认为,当前,工资的提高难抵物价的飞涨,控制物价上涨,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比涨工资更有效。面对物价高涨的趋势,职工收入该怎样涨?您认为是用行政手段控制物价还是应该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呢?

应对通货膨胀,涨工资还是控制物价?欢迎参与本周话题讨论。来稿请以新帖形式发到企业事评版块,认为应该涨工资的请在来稿标题前加[正方]字样;认为应该控制物价的加[反方]字样,并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名奖励现金100元,第二名50元,第三名30元,第四名20元,第五名10元。

来稿参加评奖时间:2011年6月17日周五晚12时。


相关新闻:

官员、专家谈最低工资标准、社保提高与通胀关系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今年以来,全国十多个省市已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7%左右。央行新近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财政部、民政部一个月前也曾发通知,要求各地城市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5元增加补助,农村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2元增加补助。
  有舆论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以及低保标准的提高,将加重通货膨胀。
  最低工资、社保提高与通胀关系要看短期和长期效应
  据了解,北京的月最低工资已由960元调整到1160元,天津由920元调整到1160元。江苏由960元调整到1140元,广州和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都增至1300元,浙江调整后的1310元已成为目前最低工资最高的省份。
  2011年起,各地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幅度要与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同步。中央财政对享受中央补助地区的城市低保每人每月增加15元,农村低保每人每月增加12元补助。各地将会尽快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对于最低工资连续上调以及低保标准全面上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明确表示,加薪不会推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低工资上涨推动通货膨胀的观点不正确,通货膨胀在全世界也不是由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推动的,多个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非常正确。”
  “收入增长与通胀没有必然联系。收入的工资提高了,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购买力也相应提高,可能对商品的需求也有增加,两者间有一定的关联因素,但不一定会是必然。”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林贤郁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工资水平很高的国家,难道都是CPI很高了?这是不可能的。只有流通的货币,以及提供的商品多得多的时候,才能引起通胀。”
  “我国收入差别较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从社会平均化的角度来考虑,让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不要过于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政府肯定会提高工资,但要一波一波地调,不会是一个行政命令或是一次性地统一提高,从目前来看,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CPI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太大。
  “有人担忧最低工资提高、社保提高有可能提高CPI,这种担心符合逻辑。因为工资提高,意味着人们购买力和消费倾向上升,从而导致消费供给品的价格上升。”刘迎秋向记者解释,在物价持续上涨背景下,提高工资,特别是对低收入阶层来说是必要的,因为物价上涨,收入如果不涨,等于他们的生活水平要下降。“提高最低工资,短期内有助长CPI上涨的效应。但也要看CPI的结构,从目前阶段来看,蔬菜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低收入阶层需要的是粮食、蔬菜、副食品等为主的消费,对推高CPI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助推效应。”
  刘迎秋表示,从目前来看,普遍工资上调的可能性比较小。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0%以上,就业占80%,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从效益的角度考虑工资。因此,工资会上涨,但上涨的幅度比人们期望的值要低很多。目前不会出现一个大范围工资上涨的格局。国家虽然鼓励企业涨工资,但是不代表会一定上涨。集体协商工资在“十二五”间要覆盖95%的企业,这是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目前,出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提高低保措施,是值得称道的做法。”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兆洲认为,从去年开始,我国物价一路走高,今年又大幅攀升,一季度达到了5.4%,这意味着货币购买力贬值,如果工资收入增长不能超过5.4%,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在减少,生活水平在下降。
  “与CPI直接挂钩硬性推动工资上涨可能让人高兴,实际上却会导致更严重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推高CPI。”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工资是个人对社会贡献度的货币化反映,提高工资水平应以GDP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等为充分必要条件,同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需要明确的是,物价上涨只是一个参考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不能简单地认为,工资与物价直接挂钩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应从更加宏观的层面看待工资变动。
  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是趋势
  “近10年来,我国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但是国家在倡导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林贤郁进一步解释说,“十二五”规划提到,要尽可能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经济增长和GDP有关,但是过多强调GDP的增长,或者在增长过程当中过多强调国家分配的收入,而非过多地向老百姓倾斜,是不正确的。从这个角度,我们需要在两者间找一个平衡点。
  林贤郁认为,一方面,GDP不能盲目地追求,随着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改变,更多从优化的角度出发,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另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从长远来看,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肯定是要逐年提高。
  林贤郁透露,国家发改委目前也正在研究改革,从收入分配制度和机制上,向居民收入倾斜,让居民收入的增长尽可能和GDP增长同步。“我们以前更多考虑GDP的增长,没有考虑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应的同速增长,工资收入增长得缓慢一点,可能今后要加快增长速度,这还需要一些具体的措施来保障。”
  “未来30年的收入增长,不仅会与GDP同步,很可能会高于GDP。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国家没有做到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未来30年,基本趋势应该是同步或者略高的。”刘迎秋非常赞成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未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的幅度可能要高于其他方面的上升幅度,这符合整个中国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改进的内在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0:31:40 | 查看全部
好话题,事关职工的切身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5:43:22 | 查看全部
“涨、控”同步

   面对日益攀升的物价,仅仅依靠涨工资是难以应付的,工资的涨幅不可能飞涨,企业的成本也因物价上涨而增大,多数企业的工资都是稳中有升,幅度不大。控制物价涨幅,使之脚步与涨工资的步伐一致,才是积极有效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7:04:35 | 查看全部
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7:21:01 | 查看全部
看来这个话题我也可以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22:50:11 | 查看全部
我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参与,相信我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6 18:37:4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7 16:35:15 | 查看全部
学生这认为这是一个连锁反应的问题,就像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需要根据国际、国内,当前以及今后等方面来研究才行,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用涨工资来应对通涨,或控制物价来应对通涨。纯属个人见解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