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回复: 0

这才是文化自信该有的姿态

发表于 2023-6-5 14:05: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这才是文化自信该有的姿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须砥砺“传承”“奉献”“笃行”三种姿态,以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行稳致远。

砥砺“不忘来路、方明去路”的传承姿态,追根溯源,筑垒中华文化的历史厚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沿着历史经验规律的主脉络向前铺沿,从赫赫先秦、大汉雄风到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元明清风采,历史更迭而一脉相承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未曾中断过的古老文明,绵绵生息且历久弥新的是珍贵辉煌的文化瑰宝。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当前“两个大局”相互激荡,各类风险挑战复杂交汇,如何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这需要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多回头往远处看、往深处看,向古人的先贤智慧求教、从深厚的文化积淀取经,做到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要实施更多追根溯源的文化举措,推进更多版本馆、图书馆、博物馆、收藏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挖掘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来时路的历史光芒照亮新征程的光明前景,使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更有底气、更有根基、更有厚度。

砥砺“源自人民、造福人民”的奉献姿态,纾困解难,诠释中华文化的民生温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指向与中国共产党履践初心、担当使命的前进方向契合一致,这一点始终未变。文化的智慧源自人民、取之于民,也当用之于民、普惠人民。一方面,须把文化需求全面“引上来”,要利用好此次主题教育契机,推动党员干部俯身一线“同坐一条板凳”,融入基层“共护鱼水之情”,在村民农户家中听民意、集明智、解民忧,要重点围绕文化活动举办、文化阵地使用、文化群体培育等,与百姓聊聊心声、话话家常,汲取基层最富足的文化养分,带回群众最真实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须把文化供给充分“补下去”,要锚定需求,一体推进各地区文化“三下乡”活动,让送戏下乡、送剧下乡等与农村农情农事更好结合起来;要与时俱进,及时把数字艺术展、民生舞台秀等前沿文艺作品输送基层,让广大群众共享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成果。

砥砺“勇立潮头、永立潮头”的笃行姿态,守正创新,彰显中华文化的时代风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悠远的文明记忆里,龟甲木牍诉说历史、水墨丹青文以载道、丝绸陶艺通连万邦……中华文明以自信自强、笃行不怠的姿态,奔涌起伏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潮头。“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勇立文化潮头、昂扬奋进,是一种无我的担当。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把“文化”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从《觉醒年代》《流浪地球》等精品文艺作品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架起欧亚大陆连心桥,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世界各国人民心中,中华儿女已经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底气“平视世界”,我们的文明复兴伟业真正做到了守正而不泥古、创新不断升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小小红船徐徐启航,百年沧桑栉风沐雨,如今再次驶到时代潮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千年文脉延绵向前,中华现代文明的新篇章已经起页,“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古老的中华文化将与人类文明一起,奏响美妙和弦,焕发新的光彩。(王博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