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版主按】今年以来,全国十多个省市已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7%左右。央行新近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有舆论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以及低保标准的提高,将加重通货膨胀。对此,有人认为,现在生活水品提高了,涨工资应该,物价上调也很正常,收入提高当然花销也就大了。也人认为,当前,工资的提高难抵物价的飞涨,控制物价上涨,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比涨工资更有效。面对物价高涨的趋势,职工收入该怎样涨?您认为是用行政手段控制物价还是应该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呢?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事情要看事情的两面”,也就是一分为二的看。可是一旦在谈到工资和物价这事关我们切身利益的两样事物时,我们往往是冲动多于冷静,主观压过客观,缺少了一分为二的哲学精神。
“收入增长与通胀没有必然联系。收入的工资提高了,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购买力也相应提高,可能对商品的需求也有增加,两者间有一定的关联因素,但不一定会是必然。”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林贤郁这样认为。显然,应对通货膨胀仅从涨工资一个方面着手,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而控制物价上涨虽然可以收到短期效应,但“只有流通的货币,以及提供的商品多得多的时候,才能引起通胀。”因此,无论是涨工资,还是控物价,都必须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某地收入水平过低,而物价相对处于一个稳定合理的状态,增加收入尤其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显得科学又理性;如果是收入相对较高,而物价也处于高位和不稳定状态,当务之急必是要想方设法控制物价的涨幅,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才是科学合理的选择;如果是一方面收入水平不高,一方面物价在不断上涨,这就必须多管齐下,比如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成本支出、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入手,而不是仅仅从涨工资和控物价上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