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家通常认为,冬天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夏天相对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温度波动引起脑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就有可能找上门,尤其是高龄、合并脑血管硬化的患者,极易罹患脑卒中。因此在夏季,医患双方都需做好准备应对脑血管病的发生。
与心血管疾病一样,脑血管病也存在季节性的发生规律,但发病特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温、湿度、日照等天气因素起主要作用。比如,冬天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是因为气温降低后,人的血管收缩会造成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在血管内发生淤滞便会形成血栓。而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水分随着呼吸、流汗、皮肤蒸发快速流失,不仅会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更危险的是导致血压下降,尤其是对合并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而言,低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灌注动力不足会使病情急性加重。
为了防治脑血管病,面对季节性病情变化,大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就医。患者及家属需要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视物不清、意识不清、昏迷不醒、胡言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无论何种治疗方案,其关键都在于时间,可以说“时间就是大脑”,因此快速识别脑卒中并尽早就诊对患者至关重要。
合理膳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饮酒、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等,均为动脉硬化的诱因。平时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及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脑血管病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并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曾经历过脑卒中的患者,还要积极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如采取功能康复训练、痉挛治疗等。
合理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过度运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建议脑血管病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适量体育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为目的。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处于紧张、忧虑、抑郁的情绪状态可能引发身体疾病,因此脑血管病患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并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减少情绪波动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疾病,而季节变化是其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影响因素。简而言之,大家在夏季保护脑血管需厘清三个误区:冷饮消暑,但过多的糖分和酒精可使血液变稠,增加心脑血管负担;大鱼大肉补充能量,但过多的油脂和胆固醇会增加动脉阻塞的风险;空调避暑,但长时间待在过低温度空调房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血液动力变化流速增快等不良影响。(作者王也、赵心怡系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医师) |
|